青秀区:村医有了“新身份” “乡村一体化管理” 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庞丽娜 实习生 苏何瑾)“林阿婆,你的血压正常,但是一定不要忘了按时吃降压药,您年级大了,就尽量不要到地里干农活了。”青秀区南阳镇雄会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黎秀宁为75岁的村民林桂春测量血压后叮嘱道。

青秀区南阳镇雄会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黎秀宁为75岁的村民林桂春测量血压。记者 庞丽娜 摄

身着白大褂、提着白色药箱,在南阳镇雄会村的乡间小路上,村民经常可以看到黎秀宁出诊时的背影。“当了村医二十多年,如今乡村一体化管理后,我来到了南阳镇雄会村卫生计生服务站工作,从‘赤脚医生’到有政府统一管理,村民对我们也更信任了,我们也得到了更多的认同感和获得感。”黎秀宁说。乡村医生是广大村民的健康守护人。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乡村医疗条件也在逐渐改善。一代代乡村医生用真诚和奉献赢得了村民信任,用专业和热情守护着村民健康,乡村医生队伍也正走上专业规范的道路。

据介绍,目前青秀区农村地区共有4个镇,全城区共设置有卫生院4所,村卫生室37所,镇卫生院工作人员376人,村卫生室工作人员60名。近年来,青秀区聚焦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着力解决乡村医生引进难、留住难、管理难等问题,建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以下简称“乡村一体化管理”),在城区各镇、通福开发区推行乡村医生“乡聘村用”,重点围绕乡村医生的身份转变、工资待遇、保障机制、执业行为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了村医群体稳定发展,更好地为乡村公共卫生、医疗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村医稳,农村医疗才能稳。近年来,青秀区推行“乡聘村用”乡村医生,将村医身份从“个体户”变为“单位人”。

青秀区刘圩镇那床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周兆艺检查卫生室医药品。记者 庞丽娜 摄

“因为收入微薄以前我们都是‘半医半农’,村民需要看病的时候我们就会出诊,空闲的时候就去种地,现在乡村一体化管理后,采用的是工资加绩效工资制度,而且政府还为我们购买了‘六险’,为我们解决了不少后顾之忧,也能让我们更全身心投入到乡村医疗事业当中。”青秀区刘圩镇那床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周兆艺说。如今,乡村一体化管理的稳步实施,通过规范乡村医生职责,明确了准入及退出机制,落实基本工资及保险待遇,改革后,乡村医生享受村委副主任待遇,加上原财政专项补助经费、村卫生室业务收入,平均月收入从原来约3000元提高到现在5000元左右,极大地提高了乡村医生职位吸引力和职业认同感。并且坚持“输血+造血”融合并举,由医疗集团中心医院派驻城市医疗专家团队到乡镇进行技术和管理上的“传、帮、带”指导,不断提升乡镇医务人员技术水平。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作。青秀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李运文介绍,下一步青秀区将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不断提升城区卫生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畅通乡村医生的晋职渠道,拓宽乡村医生的职业发展前景,对基层优秀人才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同时完善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培训机制,让乡村医生定期参加高水平的培训和进修,提升临床能力和业务水平。依托医疗集团以及专科联盟等中心医院的技术力量,根据群众需求,在满足乡镇群众的基本诊疗需求的情况下,合理规划、优化科室布局,在每个卫生院打造1-2个特色科室,充分发挥重点科室特色,实现重点突破,扶持特色、带动全院、辐射周边,真正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黄登


(作者:庞丽娜 苏何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