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怀抱着满腔热忱,在家乡的土地上,兢兢业业,认真履职,带领人大代表、党员干部、广大群众团结奋战,发展产业、保障民生、维护社区团结稳定,他就是上林县三里镇人大代表、三里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石东林。
产业发展促振兴。“发展是第一要义”,石东林深入学习区市县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文件,大力支持退伍军人在三里社区创业。结合三里镇冬春旱季“无冰雪,有流水”的气候优势和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小龙虾产业和有机大米种植。
石东林说:“我们社区通过跟广西珠玥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合作,通过“支部+公司+合作社+脱贫户”的运作方式,流转周边的土地,大力发展“稻虾共作”产业。”
同时,石东林积极与兄弟村委对接,吸收11个村集体经济资金投入珠玥“稻虾共作”产业,为每个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3.6万元,共计分红113.4万元;基地以政府帮扶资金按股权量化的形式与688户脱贫户进行合作,每年发放分红24万元,3年共计发放分红72万元,为群众带来就业和增收,也为各村(社区)集体经济带来了收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更好地振兴小龙虾产业,基地鼓励农户养殖反季节小龙虾,鼓励农户自行承包经营建好虾塘,由珠玥公司提供虾苗、饲料、技术、销售等“一条龙”保障,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三里社区群众石山田说:“石支书请专家过来培训,让我们学到了养虾的技术,多了一门致富的途径,希望三里越来越富,生活越来越好。”
文化振兴促发展。“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何开展文化振兴,如何让历史文化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中迸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如何延伸本土特色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也是石东林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渡河公”、歌圩等是三里镇传统特色文化。“渡河公”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如今,“渡河公”手工制作在当地已基本形成一条产业链,随着文旅业的发展,为当地村民就近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今年三月三的时候我们就邀请了县外一些知名的山歌爱好者到我们这里表演、比赛。端午节我们也邀请了一些山歌爱好者到我们社区歌圩来搞活动。我们对文化振兴也是非常的热心、热情、热爱的。”石东林开心地说道。
为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造血能力,石东林配合县、镇政府引进三里艺术村项目,按时完成238亩土地的征地工作,三里艺术村项目预计投资12亿元,打造文化、旅游、休闲、创意产业聚集高地,项目建成后,将为三里社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和社区面貌建设带来新的突破。
心系群众谋民生。“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石东林的带领下,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细心补好民生漏洞,用心用力把每一张“民生清单”变成群众的“幸福账单”。
石东林说:“近些年来,在我们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三里社区为各庄配备了文化室、篮球场等休闲场所,修建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提高了。”
履职尽责解民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石东林深知当好人民群众“发言人”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反映民意,回应群众关切,石东林经常走访入户,了解群众需求,对残疾人、孤儿、五保户、困难党员、妇女给予关怀和慰问,确保老弱病残群体在党的关怀下,生产生活得到保障。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三里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作用,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提高社区群众的安全和幸福指数。”石东林说道。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