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宁8月24日消息(见习记者梁瑜琳 通讯员李霞)瓜果雕、点米成画、绣花……近日,一年一度那莲赛巧节在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孟连村那莲街举行。活动现场摆放了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宾客前来参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绣花手工品展示(央广网发 周洁 摄)
“一粒国泰民安,两粒风调雨顺,三粒五谷丰登……”赛巧是当天的重头戏。活动当天,近百人同时将手中五颜六色的米粒粘到纸上,没多久,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便跃然纸上,这便是那莲赛巧节中最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技艺——点米成画。
点米成画手工艺品展示(央广网见习记者 梁瑜琳 摄)
点米成画,顾名思义即用“米”作画,这项技艺需要将大米、小麦、高粱等“五谷”浸染上色,晾干后在素描好的图纸或白绢上,将上好色的五谷蘸糨糊一粒接一粒排列、粘贴,做成五彩斑斓、丰富立体的精美图案。早年间,这项技艺只在民间流传。2014年,“点米成画”申报成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现场展示非遗传承技艺——点米成画(央广网见习记者 梁瑜琳 摄)
据悉,那莲赛巧节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今年的赛巧节除了祈福、赛巧和点米成画等民俗活动外,还增设了七夕百家宴,游客不仅能够品味这场独特的非遗盛宴,还能品尝地道的当地美食。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推动非遗传承,促进文旅融合,让赛巧这一古老的特色民俗焕发出新的生机。
目前,南宁市邕宁区已有清泉小学、蒲庙镇孟连小学两所学校被认定为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点米成画”传承基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公布的“第一批自治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名单中,南宁市邕宁区第一小学入选其中,传承项目为花婆文化、点米成画。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