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区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形势稳中向好

粮食生产扩面增产、果蔬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充足……近日,记者从青秀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青秀区采取多举措确保粮食、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稳中有增,农业农村上半年经济运行形势稳中向好。

夯实稳粮增收

夏粮丰收抢种晚稻

今年以来,青秀区聚焦粮食安全,全面夯实稳粮增收基础。

长塘镇成片绿油油的稻田。

今年春季干旱少雨,春耕春种较去年同期慢,农事后延,导致当前早稻收割和晚稻育秧进度较去年同期慢7~10天,青秀区各镇、仙葫开发区积极抓好早稻抢收,7月底前已完成早稻收割,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同时各镇、仙葫开发区充分利用台风过后雨水充足的有利条件做好晚稻抢种,立秋前后完成晚稻种植。

在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园,农户使用插秧机进行水稻插秧作业。李嘉玮 摄

在打造粮食安全生产示范基地方面,青秀区紧紧抓住“耕地”这个重点,坚决守住26.08万亩耕地红线,永久性基本农田稳定在18.67万亩,耕地种植业增加值亩均达到300元以上。紧紧抓住“种子”这个关键,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普遍推行水稻、蔬菜工厂育种技术,打造中国水稻育种科技展示基地和中国—东盟水稻种业交流基地,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种源自主可控,把当家农业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通过“小块并大块”等方式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合理布局田间基础设施,加快形成从水源到田间完整的灌排工程体系,每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2万亩以上,总产量逐年提升。

主导产业规模化

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

刘圩镇现代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南宁日报记者潘浩 摄

刘圩镇现代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的农户正在清洗黄瓜。李嘉玮 摄

青秀区依托城区绿色、有机、富硒等特色资源优势,持续推动水稻、蔬菜两大农业主导产业特色化、规模化、效益化。

在长塘镇天堂村、刘圩镇麓阳村一带,应用大型物联网智能种植控制系统,建成了1万亩区域内领先的智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以上;大力推广“稻菜轮作”模式,形成水稻、蔬菜两大主导产业相辅相成的格局。

在南宁市香提葡萄合作社,一串串果实饱满的葡萄挂在枝头。李嘉玮 摄

刘圩香米香芋基地种植户杨人仕在挖芋头。南宁日报记者潘浩 摄

同时,青秀区各镇、仙葫开发区抓好菜、果、肉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强化在田果蔬的田间管理和采销工作,抓好冬瓜、毛节瓜等瓜类菜以及甜玉米、芋头等应季蔬菜的采销,抓好火龙果、葡萄等夏熟大宗水果产销工作,力争前三季度蔬菜(含食用菌)产量达到15.09万吨,水果产量达到3.7万吨。

百香果对比。南宁日报记者黄红锦 摄

实施多种举措

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

安胜淡水鱼养殖基地航拍图。南宁日报潘浩 摄

据相关统计,今年上半年,青秀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03亿元,同比增长4.43%;第一产业增加值5.7亿元,增速4.4%;种植业方面,粮食播种面积已完成全年任务的50.59%,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果、蔬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水果产量2.13万吨,同比增长7.58%;蔬菜(含食用菌)产量10.22万吨,同比增长2.4%;养殖业方面,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2.13万吨,同比增长16%;猪肉产量0.83万吨,同比增长4.36%;禽肉产量1.24万吨,同比增长28%;水产品产量0.2882万吨,同比增长4.95%。

广西仁者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工人在棚内作业。黄莉媛 摄

下一步,青秀区将继续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生猪产能调控,加快推进畜禽产业转型升级和渔业高质量发展,建设高密度淡水鱼养殖基地、水产品加工厂、配套冷库、饲料厂、农业产研科普基地、配套用房等。全力服务建设邕之泰生猪屠宰场、红星鲜活禽市场家禽屠宰场等基地,提升禽畜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打造具有青秀特色的畜禽肉产品品牌。

位于南阳镇施厚村大罗坡的南宁市大罗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标准化养殖。(企业供图)

阳永蛋鸡场。(伶俐镇供图)

此外,在当前畜禽市场价格稳中向好的利好形势下,指导辖区中大型规模养殖场及时补栏,协助养殖场做好饲料、兽药、畜禽产品等重要生产物资的运输,保障畜牧业稳定发展,力争前三季度肉类总产量达到2.88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0.6651万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