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3年赛迪创新百强区研究报告》,青秀区位列全国第57位,全区唯一上榜。据了解,报告对全国地级市市辖区创新水平进行全面评价,通过“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4个一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R&D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数”等16个二级指标,对城区创新环境、服务、主体、成效等城区创新要素进行系统评估、开展全面分析。
青秀区上榜《2023年赛迪创新百强区研究报告》。
近年来,青秀区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平台,聚焦人工智能、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加强对前沿新兴产业的科技攻关,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促进了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
记者从青秀区科技局了解到,青秀区创新生态良好、创新动力十足、创新主体多元、创新成果亮眼。2022年青秀区新增11家自治区级创新平台,其中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家,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6家,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2家,新增一家自治区创新联合体,新增2家南宁市级创新平台,其中南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南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
建设创新平台,创新生态良好
在青秀,青秀创新中心的建设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据了解,青秀创新中心围绕政策、人才、金融等关键性创新创业要素开展园区服务工作,提升园区创新创业氛围,与多家单位、企业合作建设协同发展区,稳抓产业招商,突出创新项目招商,优化产业服务手段,积极开展“科小+高企+知识产权”认定培训、青秀区创新商业计划书闭门培训等多场双创活动,提升企业的实操能力和创新活力。一批以装备制造、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类项目为代表的上市企业、专精特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对青秀区投资关注度不断增加。截至2023年7月,青秀创新中心入驻企业188家,拥有5个企业创新平台、拥有“五上”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含入库高企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家、年度新增各类知识产权54项(其中发明专利11件),发展势头强劲。
青秀区创新企业商业计划书培训现场。
人才聚集青秀,创新主体多元
科技创新吸引人才聚集。青秀区联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积极面向大湾区等发达地区招才引智。今年4月,成功举办清华专家南宁行暨青秀区“科技引领未来 创新驱动发展”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系列活动,助力打造校地合作典范样板,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人才资源、科技资源与创新资源合作共享。7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研究生组成暑假社会实践支队走进青秀区,调研学习青秀区在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发展情况。队员们表示,在调研活动中感受到了青秀区发展的魅力,尤其是青秀区新兴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清华大学赴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参观调研。
科创氛围浓厚,创新成果显著
青秀区注重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成功设立广西首支县(区)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重点支持前沿技术和先进制造成果转化,首期规模达1亿元,目前已投资科创项目1个,跟踪考察意向项目3个。在“2023年第八届南宁市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青秀区的广西通检联测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海瑞思科技有限公司、南宁临界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3个参赛项目获得成长组三等奖,广西华谱红外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获初创组三等奖。铁路轨道接触网悬挂状态智能检测系统、便携式水果成熟度预测仪、好活云数字化就业服务平台等项目应用市场前景广阔,科技赋能生产,日益显现出更强大的动力。一大批创新成果的涌现进一步助力青秀区持续完善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吸引更多优秀项目和创新人才落户青秀、扎根青秀,充分激发创新活力。
在2023年第八届南宁市创新创业大赛中,来自青秀区的创新项目正在进行路演。
今后,青秀区还将继续加快构建“一核多园”协同创新发展格局,积极推动辖区内空置商务楼宇成为青秀创新中心协同发展园区,完善城区科技研发、生产和服务体系,逐步实现科技创新主体聚集,持续构建创新生态体系,用足用好成果转化基金,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同时,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的创业平台体系,办好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以赛引才,做好项目落地服务,为企业提供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助力企业发展。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