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桂教育人才”许碧梅:用爱与初心滋润每一位学子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陈艳华 陆胜康)乡村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巩固乡村振兴成果的号召,许碧梅积极报名参加了“组团式”帮扶支教项目,成为“援桂教育人才”中的一员。日前,记者在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马山职校”)见到了许碧梅,今年34岁的她既是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也是该校高一年级唯一一名英语老师。

“即使没有英雄壮举,也绝对不能碌碌无为,这是我为自己划定的工作底线。”谈起一年来的支教生活,她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抒不完的情、讲不完的故事……

圆梦支教 携家带口奔赴异乡

为什么会来马山支教?问到这个问题时,这位年轻的老师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笑容,“我一直有个支教梦,当时受到我们学校(深圳市福田区华强职业技术学校)一位支教老师的鼓舞,就是想给稍微偏远地区的孩子们、老师们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改变,加上今年已经是我从教的第9个年头,我也想迎接一些新的挑战,促使自己不停成长。”

许碧梅与家人合影。受访者供图

在朴素情怀的驱使下,许碧梅仅用十分钟时间就说服了家人并得到支持。2022年8月,她带着刚满两岁的儿子以及花甲之年的婆婆,踏上了从深圳通往南宁的高铁,穿过连绵群山来到了马山职校。

“刚来的第一学期,我们非常不适应,突变的温差和气候让我和孩子频繁地感冒,少了孩子爸爸这一带娃高手,我的生活顿时一片忙乱。”许碧梅跟记者分享了刚到马山时的情形,由于孩子对她极度依赖,她只好将上班时间提前又提前,在天刚蒙蒙亮,孩子还在熟睡的时候,就悄悄“溜”去办公室。在短暂适应和快速调整后,许碧梅迅速融入紧张的工作中,承担了高一六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

多措并举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来了之后,许碧梅发现这里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并不好,部分学生甚至连26个英语字母都认不全。“很多学生告诉我,他们觉得学英语也没有什么用,加上有个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自己学了十来年也没学好、没学懂,所以上课老是睡觉。”为此,她只好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暂时放弃学校选定的教材,从最基础的英文字母、音标、单词拼读开始讲起。

许碧梅用APP给学生上课。受访者供图

为缓解学生的不自信,激发学习热情,许碧梅借助口语训练APP,让学生随时随地能够根据自身水平,自主跟读英语学习资料,练习听力和口语能力。同时,利用移动设备的优势,帮助学生突破开口难、难开口的问题。为了跟踪记录学生成长表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上她积极使用UMU互动平台,利用语音微课、互动式直播、AI作业等功能提升教学效果。此外,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互相监督、互助学习,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现在慢慢找到兴趣之后,他们就有一点点成就感,就开始喜欢学习英语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一个正确轨道。”许碧梅说道,有一次一个学生告诉她:“老师,明天又是你的英语课,我好开心。”这个不经意的肯定是她继续前行的动力。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融合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年左右,很多学生已经开始熟悉音标,自己拼读单词,朗读课文得心应手,英语成绩也不断提高。学生不再排斥英语课,不再排斥开口说英语,慢慢建立起学习兴趣以及自信心,这让许碧梅很是欣喜。

青蓝结对 打造优良教学团队

独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许碧梅还兼任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承担着辅导当地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教研的任务。为加强本校师资队伍和力量,许碧梅组织开展青蓝结对工程,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让每个支教老师指导一至两名徒弟,促进相互交流学习。她也把带领学生拿全国大赛奖项的经验传授给本校教师,手把手指导他们培养种子选手、做好训练辅导计划,创建英语培优班,设置竞赛培训和淘汰机制,建立一整套完备的科学训赛流程。

许碧梅给学校老师传授教学经验。记者 陈艳华摄

在科研方面,许碧梅带领英语组以及数学组还有幼儿保育专业组老师参与广东省省级课题的研究,通过课题研讨、论文阅读总结与反思、报告书写规范与要求等系列研讨,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为他们自主申报课题、完成课题报告打下基础。

“以前我们上课,基本都是拘泥于课本的知识,学生学起来很疲惫,效果也出不来,许老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一来之后,感觉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就提了上来。”马山职校英语教师潘秀如叙说着她跟许碧梅学习后的效果,平时公开课、论文、课题以及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她都会跟着许碧梅学习。“许老师能够将信息技术手段巧妙地跟英语教学相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质量。”

马山职校团委书记、数学教师李云告诉记者,虽然她是数学老师,但是很崇拜许老师,因此申请成为许老师的徒弟。在许碧梅的帮助和指导下,她的教学方式实现了从“教给学生”到“引导学生”的转变,更注重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也得到提高。“他们学习兴致调动了,成绩自然也上来了,我记得上个学期我们汽修班期末考试平均分是62左右,经过一个学期的调整,现在能达到76分。”李云赞扬道,如果用三个词总结与许碧梅共事的感受,那就是舒适、严谨、奉献,“她在我们学校开展英语学科周活动,平时都是自费购买奖品奖励给学生,这让我们很佩服。”

每个岗位都肩负着一份使命,每一位援派教师都是一面旗帜。一年来,许碧梅用心、用情、用爱去战胜困难,用知识、用耐心、用初心去滋润每位学子,她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探索经验带给马山,提高了马山职校信息化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实现着援桂教师的价值,完成着“组团式”教育帮扶的使命。

(作者:陈艳华 陆胜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