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云—南宁日报讯(记者 郭少东 通讯员 廖伟均 实习生 周浩)宾阳县被誉为“竹编之乡”,其中思陇镇盛产优质竹子,不少村民世代制作竹编,因而思陇竹编成为宾阳竹编的代表。近年来,宾阳县思陇镇充分利用丰富的竹林资源,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设竹编非遗传承基地,打造手工编制—艺术提升—品牌销售的全产业链,带动当地群众走出一条将“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的增收致富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思陇镇纪委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护航该镇竹编产业发展,让“竹海”变成“银海”。
“思陇镇有3家企业、12个村委(社区)共4000多人从事竹编制作,大家都想提升竹编知名度,打造特色品牌。”……今年初,思陇镇纪委工作人员在太守社区等地开展走访,许多村民向他们表达了要将竹编作为特色产业传承下去的强烈意愿。
思陇镇纪委随即将群众的诉求反馈给镇党委政府,建议加快引进现代化竹编加工工艺,建设思陇镇宾阳竹编非遗传承基地。很快,“思陇竹编”标志征集活动举行,为打造思陇镇竹编品牌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提升思陇竹编的市场竞争力,思陇镇纪委还紧紧扭住主体责任“牛鼻子”,主动出击,深入一线,察民情、跟进度、强监督,围绕项目推进责任、工程建设管理等进行监督,保障竹编非遗传承基地建设高效推进。
今年5月,思陇镇宾阳竹编非遗传承基地投入使用,该基地占地面积3960平方米,建设有竹编非遗文化大楼、竹编半成品加工车间、仓库等,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竹编产业升级,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在产品多元化、研学项目、非遗传承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如今,当地不少竹编手艺人收获了“金山银山”。思陇镇生产的竹编产品不局限于传统的竹帽或竹篮,不断推出更多制作精良的工艺品,它们造型独特、精美绝伦,不仅深受国内市场欢迎,还出口到国外市场,竹编这个传统产业正不断焕发新生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监督绝不能缺位。”思陇镇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前哨”作用,将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同时深化运用“一台账、两清单”监督工作机制,通过约谈提醒、问题督办、调研督导、明察暗访、通报曝光等,压紧压实相关职能部门的主体责任,为促进产业兴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