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实平】“小”短剧“大”情怀 深耕细作才能成为“爆款”

世界上规模最大、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之一的大英博物馆,近期被曝约2000件馆藏文物“不翼而飞”,其中一部分甚至被挂到网上低价出售。失窃丑闻被曝出后,多个文物原籍国要求归还本国文物。在社交媒体上,“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的话题引发热议。

在此背景下,一部自媒体博主拍摄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全网,讲述了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出逃寻乡的故事,“文物归家”的主题在中国观众中引发极大共鸣。尤其大结局中,“玉壶”带回了在屈辱年代被非法运往英国的中国文物们的一封封“家书”,字字泣诉戳中诸多网友的泪点。

9月5日,这个短剧迎来大结局。有网友看后动情地写下:“瑰葭路=归家路,总有一天,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据统计,《逃出大英博物馆》抖音上的累计播放量2.7亿+,累计获赞量逼近2000万。该剧的视频创作者也在一周内收获了数百万粉丝,更获得央视网、新华日报等官媒下场点赞。是什么让一部网络短剧短短时间获得了大量网民的点赞,正是“用心”“用情”,引发了国民的感情共振,爱国情怀。

与此相比,随着自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一些网络名人为博流量更是“费尽心思”,各种擦边,奇猎的视频扰乱风气,为追求“眼球效应”,将网络环境商业化,各种视频只追求利益流量,扭曲了社会公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认知。低俗内容污染网络环境,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抄袭,搬运,伪原创等打击原创作者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而网络谣言,网络暴力更是乱网络秩,侵害他人权益。历史虚无主义解构主流价值,各类网络平台还曾出现人民英雄遭人质疑、戏谑和侮辱的现象,这些现象都对我国的网络安全和意识形态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希望看到更多有价值、有深度的内容。《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有真正的才华和独特的创造力,就能获得人们的认可和喜爱。“小短剧,大情怀。”这是对这部片子最好的评价,它证明了新媒体人群的创作力量,也展现了90后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在这个网络纵横的时代,自由创作的同时,自媒体人更应该精益求精,深耕细作,提升文化传播力,肩负起传播社会正能量的责任。而中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是创作者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宝库,自媒体人应发挥本身的力量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增强国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宁实平)


(作者:宁实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