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珍珠(左)积极推介印尼木柚制品 记者赖有光 摄
“这是印尼的精美木柚制品,可以过来看看。”昨日,记者走进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印度尼西亚馆看到,一名印尼参展商正用流利的普通话在展位吆喝。这名参展商叫甘珍珠,已多次参加东博会。
2014年,甘珍珠在南宁留学,第一次参加东博会时的身份是志愿者,随后她继续服务东博会,从翻译到参展商。近十年时间里,她见证了东博会越办越精彩。
参加东博会 身份“三变化”
2014年,甘珍珠来到广西大学,就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家里非常支持我来中国留学。”甘珍珠说,她初中起就开始在学校开设的中文课上学习中文,也很喜欢看与中国有关的新闻。
来南宁第一年,甘珍珠就参加了东博会。作为志愿者,她在印尼馆协助参展商展示商品。当时东博会给她最深的印象是参展客商很多,中国市场蕴含大商机。
2015年,留学一年后,甘珍珠的中文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年,她第二次参加东博会。此时,她的身份变为一名翻译,协助印尼参展商与中国消费者沟通。
此后,甘珍珠作为翻译年年参加东博会。东博会让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员,通过东博会,她的中文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通过东博会,她领略到了更多东盟国家的风土人情,也结交了来自各国的商人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商业知识。
2020年,甘珍珠研究生毕业后回到了印尼,在一家物流公司工作。3年疫情,甘珍珠一直在印尼工作。今年,甘珍珠作为东博会的老朋友,再次来到东博会。这次她的身份又变了,作为参展商展示印尼精美木柚制品,实现了身份的转变。
见证南宁发展 明年还会来
“再次回到南宁,感觉还是很亲切;再次参加东博会,还是那么熟悉。”甘珍珠说,“东博会是一个经贸盛会,也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平台。”在甘珍珠看来,东博会的举办,加强了中国和印尼之间的商贸往来。东博会让更多印尼人认识南宁,了解广西。
从留学生到志愿者,到翻译,再到参展商,甘珍珠见证了南宁的发展变化。近10年里,甘珍珠眼看着南宁以“一路小跑”的速度发展变化,她还记得2016年乘地铁参展成为新时尚。
“东博会商机无限,越办越精彩。”甘珍珠说,东博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她希望通过在东博会的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印尼的木柚制品,寻找到合作伙伴。她说她明年还会来,继续为中国与印尼的经贸发展合作出一份力。(记者 赵金玲)
编辑:陈艳华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汤洁葵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