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狂犬病日:同一健康 共建共享 消除狂犬病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犬伤门诊主任邓上勤向社区居民面对面科普犬伤知识。 (骆秋妤 摄)

今年9月28日是第17个世界狂犬病日,主题为“同一健康 共建共享 消除狂犬病”,旨在靠每个人的努力共同预防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主要有恐水,怕风、光、声等临床症状。狂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患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是100%。狂犬病在我国属于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

其实,狂犬病是一种疫苗可预防的传染性疾病。那么,狂犬病是如何传播的呢?

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示,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病毒,但主要为犬科和猫科动物,以及某些啮齿类动物和翼手类动物。狂犬病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人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犬、猫、狐、狼、蝙蝠等)咬伤、抓伤皮肤、舔黏膜或伤口而感染狂犬病病毒。

因此,所有持续、频繁暴露于狂犬病病毒危险环境下的个体均推荐进行暴露前预防性狂犬病疫苗接种。

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主动招惹陌生动物,就算是自家的宠物猫、狗也要注意。小动物虽然可爱,但尽量不要过分亲密接触,人们应增强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注意保持安全距离。

如果人被犬、猫等可疑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原有伤口后,若不能确定伤人动物为健康动物的,应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彻底冲洗后用2%—3%碘伏(酒)涂擦伤口,并立即到当地的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门诊,由医生确定暴露分级后,结合既往免疫情况给予伤口处理、狂犬病疫苗接种及规范使用被动免疫制剂(判定为三级暴露或二级暴露但致伤部位在头面部且不能确定致伤动物健康时)。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3个月内再次被可疑动物致伤的,不需要再次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作者:廖妮妮 丘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