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人人人车车车,南宁旅游线路升温 热门景区车流持续高位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思宁 杜佳徽 实习生 黄倩)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共有8天,是走亲访友、出门旅游的好时机。南宁市公众出行需求旺盛,返乡探亲流及旅游客流激增,南宁周边高速公路以及通往旅游景点路段流量较平日大幅增长。

南宁秀美的生态环境作为“引子”,吸引游客深入了解了南宁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和经济发展,共同感受南宁的独特魅力,享受“文旅大餐”。10月2日,记者在南宁市动物园和青秀山风景区等热门景区看到有不少市民和游客前往。兴宁区朝阳广场和老南宁·三街两巷、青秀区内南宁万象城和南宁会展航洋城、西乡塘区大唐天城等热门商圈和商业中心综合体周边也汇集大量人潮车流。

假期期间,南宁交警九大队在青秀山风景区、南宁孔庙博物馆、南宁方特东盟神画、石门公园等热门景区指挥交通、维护景区,及门口周边的交通秩序。

南宁交警在青秀山风景区西门疏导车流。记者 杜佳徽 摄

“今年假期市民游客旅游需求热度高涨,今天早上不到10点青秀山风景区西门的停车场已经停满了。景区周边道路车多拥挤,要注意避让行人、规范停车。请市民游客们乘坐公共交通绿色出行,安全出行文明出行。”南宁交警九大队副大队长王永茂表示。

市民游客有序排队进入青秀山风景区。记者 黄思宁 摄


“南宁市动物园和其他景区相比,有个比较特殊一点的情况就是小朋友来动物园的比较多。因此,去动物园的主要是以家庭为主,车辆多且集中。”南宁交警一大队中队长陈基松表示,针对假期高峰叠加的实际情况,交警部门科学调配警力,根据南宁市动物园周边道路流量特点制定管理措施,提升道路通行效率。今年,南宁交警一大队在动物园三个停车场的进出口还有周边道路的进出口部署了16名警力,还增加了动物园周边道路的交通措施摆设,分流人车。“因为公园停车场的停车位有限,希望市民游客合理安排出行,前往动物园的尽量选择地铁1号线可以直达动物园。”陈基松介绍。

南宁交警在动物园周边道路引导车辆进入停车场区域。记者 杜佳徽 摄

市民游客的文化休闲和旅游需求假期中得到集中释放,消费体验方式虽有不同但却十分旺盛。网络预约、放票即空、延时闭馆……“博物馆热”在假期期间不断升温,市民游客的旅游方式已经从“走马观花”转变成“深度游”。南宁市内各大博物馆也安排了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市民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文物,感受历史的印迹,还能参加各种好玩有趣的活动,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欢度佳节。

南宁博物馆开展“舌尖上的博物馆”、“我们的节日——中秋节”公益研学课程等活动,观众们可体验制作月饼、兔子花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特色集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同时结合智能化、新媒体化打造“广西红色标语展”等线下线上活动,游客们穿越时空,走近文物,触摸历史。广西民族博物馆则邀请到馆观众免费参与铜鼓拓印体验,了解壮民族文化。拂去历史的尘土,市民游客们在博物馆内近距离“触摸”传统文脉,涵养文化自信,自觉追求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点亮了南宁市民和游客们充实富足的精神文化生活。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吸引观众参观。记者 黄思宁 摄

一男孩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红色标语展”中写下“国庆快乐”标语。记者 黄思宁 摄

“博物馆热”的兴起,离不开孜孜以求的创新。据统计,截至10月1日下午5时,进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的人数已经超1.7万人。记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内看到,有不少市民参与集章活动并购买文创产品。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将传统美食与传统文化巧妙结合推出“金月迎升·铜鼓月饼”创意来源于馆藏羽纹铜凤灯,翔鹭纹铜鼓,选取翔鹭纹、太阳纹、羽人舞蹈纹等元素进行设计。该馆还根据“羽纹铜凤灯”推出了首款文创雪糕“凤灯雪糕”。文创产品在广西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非遗文化与时代创新交融中共生,同时创新了消费场景。

市民游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了解文创产品。记者 黄思宁 摄

集章,是旅游打卡新玩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因为中秋印章和多种展厅章而“出圈”,吸引集章爱好者前来参观,一到三楼多个展厅前的盖章队伍自成一景。假期期间,该馆推出两枚限定章分别是以馆藏的人物故事纹菱式铜镜为灵感设计的单色章,还有以粉彩梅竹图梅瓶为灵感设计的套色章。而展厅章则需要参观者从头走到尾,仔细探索馆内,才能发现盖章点。集章,为游客的观展带来了新颖乐趣,“探索”博物馆才能发现更多“隐藏”,这样新玩法,既有文化感,又提供了情绪价值。

游客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参与集章活动。记者 黄思宁 摄

编辑:黎南茜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黄思宁 杜佳徽 黄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