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要多些“每事问”

□李云龙

《论语》有云:“子入太庙,每事问。”说的是,孔子参加鲁国国君祭祖典礼,进入太庙后,遇到每件事都发问,不肯放过一处细节。“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而调查研究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任务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是我们党做好各项工作的“传家宝”,用好这一“传家宝”就要多些“每事问”,才能真正听到群众呼声,知晓群众愿望,了解群众疾苦,从根本上增强政策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多些“每事问”,才能调研出真问题。问题找得真不真,是调查研究实不实的关键,只有把问题找真、找准,调查研究才能扎实有效推进。要找准问题,不能拿些模棱两可的“万能问题”敷衍应付,找些无关痛痒的“小问题”虚晃一枪。要身入基层、心到基层,与群众“坐一条板凳”,用白话与群众交往、持真心与群众交谈、拿诚意与群众交心,原原本本记下百姓的心里话、用心用情了解百姓的烦心事、仔细会意百姓的弦外音。要练就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多下基层、少坐大楼,多点随机、少些踩点,多看实际、少听汇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双手带土”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两脚沾泥”看到“第一眼真实”。

多些“每事问”,才能调研出真原因。越追根究底地问越接近问题产生的本质和真相,才能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要发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追根究底、一问到底,彻底把问题问明白、搞透彻,驱散心中迷雾,拉直心头问号。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实打实、硬碰硬地问,杜绝“蜻蜓点水”、一问了之、点到即止,确保获得一手的、翔实的、全面的资料。要既到工作开展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也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了解实情,及时掌握困扰基层的“老大难”,找到矛盾问题的症结所在,为后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多些“每事问”,才能调研出真实效。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看调研实效、看成果运用、看问题解决、看基层反馈。要将收集到的情况、得到的数据及时进行梳理,寻找出差距,通过讨论、分析切实总结出经验,真正把对策提实,进而落实到基层。要秉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和韧劲,对“每事问”发现的问题形成整改事项台账、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整改一项、销号一项,做好调查研究“扫尾工作”。要经常性开展“回头看”,对已整改的问题进行回访,但又不局限于前期查找的问题,形成调查研究工作闭环,不让问题“重蹈覆辙”“死灰复燃”,确保整改实效。

(作者单位:潍坊市坊子区委组织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