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接力惠民生 江南区友谊新村焕新颜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慧婷 通讯员 孙铭禧)数十年前,一些“水上人家”响应搬迁计划,落户在了江南区那洪街道友谊新村。而今,那洪街道人大代表持续接力,为友谊新村的“新”生活继续奔走。

农贸市场升级后,更加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

“20多年前停水停电是常态,现在友谊新村面貌一新,家门口的道路平坦畅通,出门就是友谊智慧农贸市场……”谈起友谊新村的变化,家住友谊新村的李发胜感慨万千。

友谊新村属于自建房式城中村,不同于传统的行政村,没有村委或物业公司系统管理。为改善人居环境,那洪街道人大代表集思广益,创新探索“基层治理+营商环境”模式,不断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以政企合作的方式,引进社会化服务管理模式;并结合南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实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加强环境卫生治理等一系列措施,让友谊新村的“老”居民过上“新”生活。

友谊智慧数字化星级农贸市场前身是友谊新村便民点,当初的设立是为了解决友谊新村居民买菜难的问题,最早便民点里的商贩几乎都是新村里的居民。“这个友谊新村便民点是2005年建的,以前的菜市场能买的东西很少,路又窄又脏,中午12点后就没有东西卖了,现在买菜方便多了。”新村居民李发胜老伯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友谊新村便民菜市设施陈旧,摊位布局拥挤,周边居民迫切希望能对菜市场进行升级改造。2020年,在那洪街道人大代表的建议下,那洪街道通过引进社会化服务管理模式,由广西尚锦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对友谊新村便民菜市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全新打造的友谊智慧农贸市场是南宁市首个引进目前国内最先进成熟的智慧农贸数字化管理平台系统的农贸市场,创新性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实现终端数据监管。其中智慧“公平秤”远程监控,杜绝商家缺斤少两行为,建立电子收银、经营信息、商品信息等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智慧联动管理。

友谊智慧农贸市场不仅让友谊新村居民的“菜篮子”拎出幸福感,也解决了友谊苑、碧翠园等小区居民买菜难的问题,还为附近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切实保障了居民的生活。友谊农贸智慧农贸市场也成为市内外各级人大代表视察、调研农贸市场发展的重要一站。

近年来,那洪街道人大代表聚焦民生关切,把群众的所需所盼作为服务群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村居“混合型”街道向村居“融合型”街道转变的新赛道不断注入人大代表力量,进一步促进基层治理创新和能力建设。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黄登


(作者:李慧婷 孙铭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