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生到导演 陆洲:站上国际电影舞台的南宁小伙

从北大生到导演,他用镜头体味人生百态

陆洲:站上国际电影舞台的南宁小伙

陆洲导演短片《笼屋之夏》参加第四届86358贾家庄电影周活动    (受访者供图)

今年25岁的陆洲在南宁长大,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16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对影视事业的热爱,如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焰,为他不断提升创作技艺提供动力。他以镜头为眼,带观众发现家乡广西的独特魅力;他以独特的影视艺术观为窗口,通过镜头演绎人生百态。陆洲参与的多部作品屡获奖项,其中,由他担任选角导演、演员副导演的短片《天下乌鸦》斩获第7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

高中与电影结缘

陆洲以67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他认为,能考取这个专业不仅要感谢南宁三中老师的辛苦付出,还得益于高中时代看电影和拍电影的经历。

上高中时,陆洲不仅能在周末和节假日看电影,老师有时候也会在课堂上放映电影作为教学补充。偶尔,学校也会在晚自习放映电影。可以说,电影丰富了陆洲紧张而又忙碌的高中生活。

陆洲第一次接触摄影是在2013年,也就是他高一那一年。那天夜晚,他到会展·航洋城门口的人行天桥上拍摄车流。后来,他一发不可收拾。学校的运动会、元旦跨年晚会……都成为他创作的来源。此后,他不满足于简单记录生活,而是尝试涉足其他题材,比如风光、人文、人像,但基本上浅尝辄止。

陆洲第一次拍电影是在高一那年参与南宁三中校园电视台举办的第一届“映瞳”微电影大赛。每个班级要交一部微电影参赛,陆洲作为班上的文艺积极分子,参赛任务自然就落到他头上。陆洲常和同学一起在课余时间进行微电影创作,在上午的大课间拍一些镜头,下午放学至晚上自习时间再拍一些镜头……就这样,像打游击战一般,他完成了这部微电影。

在陆洲看来,看电影、拍电影和平时的学习并不冲突,以学习为主,电影世界是他学习生活之外的重要补充,拍电影和看电影还能给学习带来帮助。如观看英语电影可培养英语语感、锻炼听力、拓宽知识面,而拍摄电影还能锻炼动手能力。

2014年,陆洲拍摄了一部微电影《重返昨日》,获得当年的校园微电影大赛最佳剧本奖。这算是陆洲最早的一次剧本创作。彼时的陆洲有个爱好——短视频创作。他很喜欢在活动中拍摄视频片段,然后配上音乐剪辑出一个有叙事元素、有情绪和节奏起伏的短片。

陆洲还做过混剪视频,《奥斯卡提名》就是他当时做的一个奥斯卡提名影片混剪视频。那几年正好是“混剪”视频在各视频网站风生水起的时期,陆洲也受到影响,创作了几支这样的混剪视频。

北大的电影年华

读北大时,陆洲的创作有了长足进步。他大一创作的短片《水仙》,获得北京大学“北大电影人”最佳影片奖;大二时期创作的短片《到银河去》,获得北京大学“北大电影人”最佳影片奖、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学院奖最佳影片,并入围86358贾家庄短片周特别放映单元;大四创作的毕业作品《笼屋之夏》,获得北京大学学院奖最佳导演奖,入围86358贾家庄短片周主竞赛单元。

《到银河去》里有一段情节反映了当时陆洲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影片中,黄时彦与康之航在升学上高中的观念上发生冲突,最终黄时彦选择了辍学打工。陆洲希望通过影片告诉大家,读书、获得教育,意味着知识与见闻的增长,但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

拍摄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其间陆洲也遇到不少困难。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缺乏拍摄资金是一个很要紧的问题。当时拍摄的资金一方面来自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创作扶持计划,余下部分来自父母的积蓄。他将预算大部分花在器材与交通方面。技术上仍然存在瑕疵。如一些镜头的稳定程度不够,画面还不够精致等。但陆洲在这样的条件下基本上实现了当时想要呈现的体验。如果再拍摄一次,陆洲坦言整体的思路不会改变,但剧本、表演上的改进则会多一些。

后来,陆洲还拍摄了《笼屋之夏》,这也是陆洲的毕业作品。《笼屋之夏》的制作规模比《到银河去》升级了不少,整体流程更向职业化方向靠拢。这也是陆洲对本科4年学习的总结。

拍摄《到银河去》那年至今已过去5年,其间家乡广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化在于当年拍摄的内景已全部重新装修,同样的机位同样的构图已不可重现,但家乡的氛围、气质从未改变。家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每次回去都会发现一些让人惊喜的变化,而仔细体会又会发现,家乡还是原来的家乡。就像沉在时间浅河底部的一块石头,河水不断冲刷着石头表面,但石头的本质未曾改变。

每次回到南宁,陆洲总会有种重返片场的感觉。他时常幻想,此时此刻的自己和彼时彼刻正在拍摄短片的自己,还有许久以前在此地生活的少年陆洲,三者处于不同时间的同一空间下,是否能有机会产生潜意识上的联系?

探寻不同的创作路径

陆洲乐于尝试不同类型的剧本,他于2019年创作了第一部长片剧本《牺牲》。剧本讲述3名老同学在一次10年后的聚会中慢慢揭开当年一起意外事件的真相。3人发现自己对此事均负有一定责任,然而时间已不可逆,3人只好在风中沉默不语。现在回看这个故事,陆洲觉得片子比较稚嫩,具体的台词、结构编排等还有非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2021年拍摄的《表白吧!在毕业前》是陆洲所任职公司的作品,他在里面担任的是策划和执行导演。陆洲表示,校园题材的故事要脱离俗套,需要真正从学生视角出发,否则就会有脱离实际的风险。这部影片今年入围CCTV-6电影频道举办的传媒大奖,于今年6月16日在全国公映。陆洲任职公司的另一部作品《夏夜骑士》拍摄于2018年,2019年获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奖,于2021年6月在全国上映。

尝试从不同的角色思考和看待影片。陆洲不局限于导演这个固定的身份,他担任过短片的制片人。2023年在拍摄短片《第十三夜》时,陆洲第一次以制片人的身份开展工作。同年,这部短片入围第十七届FIRST青年电影节先锋创作单元。这次经历对他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让他对制片人的身份与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在工作中获益匪浅并获得了进步。

机缘巧合之下,陆洲于2020年加入《天下乌鸦》剧组。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国际化的电影剧组,影片的主创均有留学经历。导演唐艺曾在香港、纽约求学,她在南宁生活一段时间后在影片中加入南宁元素,并将香港电影喜剧特色与世界范围内多样化的社会性别观念融入南宁本土化的地域、景观中,创造了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短片。影片2021年入围第7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并拿下短片金棕榈奖。

未来,陆洲打算继续拍摄几部在广西发生的短片电影,同时开发他的长片处女作。对于广西,陆洲认为,广西具有丰富的素材、题材与取景地有待开掘,不仅可以拍摄乡土风情的乡村题材电影,也可以拍摄带有神秘色彩的民族神话故事,或其现代演绎版本。总之,在广西拍摄电影,需要抓住广西的本土特质。这几年来,各地“新浪潮”电影蓄势待发,对于广西电影及广西电影人来说,这是个不容错过的好时机。

(南宁云—南宁晚报 记者 李宗文 实习生 李彩红)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黄登

(作者:李宗文 李彩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