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活中几个常见急救知识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肢骨伤科 李小波

生活中总会碰到各种意外,例如被热水烫伤、鼻出血、触电、中暑等,在面对这些情况时,你知道如何处理吗?下面,一起来学习几个必要的急救技能吧!

烧烫伤

烧烫伤的正确处理方法为:冲、脱、泡、盖、送。

1.冲:用流动的清水持续冲洗烫伤面15~30分钟,注意冲洗水流不能太急、太冷;如现场无冲洗条件,可用几条湿毛巾轮流进行湿敷降温;不能把冰块直接放到烧伤皮肤上降温。

2.脱:烫伤部位如有衣物覆盖,用冷水充分泡湿后小心脱掉或剪开;如果衣物和皮肤有粘连,应先剪去未粘着的衣物,注意不要强行撕脱衣服。

3.泡:疼痛明显者,可根据需要,将伤处持续浸泡在冷水中15~30分钟。

4.盖:为减少外界的污染,冲洗清洁伤口后,可用无菌纱布、毛巾或者干净衣服包住伤处,并轻轻固定。

5.送:除面积小、程度比较轻的烫伤外,完成以上步骤后,应尽快就医。注意要先完成冲水等局部降温处置后再去医院,不是烫伤后马上送去医院,以免错过防止烫伤进一步发展的最佳时机。

鼻出血

鼻出血可以自发或者继发于局部疾病、外伤等。正确的紧急鼻出血处理方法如下:

1.镇静:要避免哭闹,保持情绪稳定。

2.局部冰敷:可冰敷前额和后颈,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3.压迫鼻翼:手指捏紧双侧鼻翼10~20分钟,张口呼吸。

4.体位正确:取坐位,稍前倾,不要后仰,避免血液呛入气道引起刺激性咳嗽等,尽量将从鼻腔咽到口腔的血吐出,以便计算出血量,也可以避免血液对胃部的刺激引起呕吐等不适。

5.及时就医:如无法控制或者加重,及时就医进一步处置。

触电

症状:灼伤、强烈的肌肉痉挛等影响呼吸中枢及心脏,引起呼吸抑制或心跳骤停。严重者可致残,危及生命。

急救措施:

1.首先火速切断电源,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

2.如患者按在漏电的机器上,赶快用干燥的绝缘棉衣等将触电者推拉开。

3.未切断电源之前,抢救者切忌用自己的手直接拉触电者。

4.若触电者休克昏迷,立即对触电者进行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中暑

症状:在高温环境持续一段时间后,出现全身疲倦乏力,大汗、口干,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升至37.5C以上,脉搏加快,血压下降,恶心、呕吐。严重时出现高热、昏厥、痉挛。

急救措施:

1.迅速离开高温环境,移至阴凉通风处。

2.安静休息,用凉水湿敷身体,喝些含盐清凉饮料。

3.严重时马上送医院急救。

蜂蜇

症状:蜇伤部位红肿、疼痛,严重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急救措施:

1.蜜蜂蜇伤,应小心将残留毒刺拔出,轻轻挤捏伤口,挤出毒液,涂点氨水或苏打水。

2.黄蜂蜇伤,应涂醋酸水,以中和毒液,并局部冷敷减轻肿痛。

3.若出现恶心、头晕等异常反应,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煤气中毒

症状:轻度中毒时,人会感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中毒严重,脸和口唇呈樱桃红色,会出现神志模糊、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急救措施:

1.立即打开门窗,关闭煤气阀门。

2.把中毒者移到空气流通处,解开衣扣使其呼吸流畅,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导致肺部感染。

3.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没有缓解则迅速送医院抢救。

注:禁止在煤气中毒现场点燃明火或打开电灯开关,否则容易引发爆炸。

骨折

症状:骨折处肿胀疼痛,还可能出现淤血和青紫色淤斑。手摸感到凹凸不平,按压则产生剧烈疼痛。

急救措施:

1.不要移动身体,尽快把伤到的肢体用夹板固定住。

2.夹板可用木片或折叠起来的报纸、杂志制成,放在受伤的肢体下面或侧面,用三角形绷带、皮带或领带缠住夹板和受伤的肢体。

3.不要缠太用力,不要用纱布或细绳子,这些都可能阻碍血液循环。

4.及时就医。

溺水

症状:溺水的症状因溺水程度不同而有所区别。重度溺水者1分钟内就会出现低血氧症,面色呈青紫色,双眼充血,瞳孔散大,昏睡不醒。

急救措施:

首先为溺水者快速清除空腔异物,若其呼吸、心跳停止,需要立即做心肺复苏抢救。

抬起溺水者的下巴,保证气道畅通,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溺水者胸部中央,胸骨下半部上,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垂直方向向下压,成人保持至少100次/分的频率,下压深度为至少5厘米。

意外随时可能发生,有可能在家中,抑或在运动场所、开车途中或者上班路上。若不想发生意外的时候束手无策,掌握一些急救知识非常有必要。

(作者:李小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