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些事儿】《自然》周刊:“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科学发展 西方应参与合作共建

中国日报网10月25日电 全球权威科学周刊《自然》杂志网站10月24日发表社论文章称,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科技发展,中国正在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合作。欧洲和美国理应共同合作,这将有助于解决全球经济、环境和政治危机。

文章说,“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科学合作趋势方兴未艾。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确认将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未来5年把同各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中国推动全球科学合作的雄心丝毫没有减弱。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在希腊和斯里兰卡修建或升级了港口,在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修建了高铁。中国的同济大学设计了非洲联盟总部大楼。中国还参与建设了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部。这些援助无疑填补了当地发展的需求缺口。

文章指出,在科学领域,“一带一路”正在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自然》杂志2019年曾前往一个大型建筑工地,那里正在修建一所新大学。由奥地利、中国和巴基斯坦合办的巴基斯坦-奥地利应用科技大学已经于2020年正式招生。该校第一批学生将于明年毕业,已经在人工智能、矿产学和铁路工程领域开设了合作研究中心。

2023年9月25日,中肯联合发布肯尼亚首部国家植物志。图片来源:新华社

9月25日,中国和肯尼亚国家间大型科研合作项目《肯尼亚植物志》首部分册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发布,该研究将对近7000种植物进行分类。

此外,由中国牵头建设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也有了新伙伴。10月初,巴基斯坦和阿塞拜疆的航天机构宣布将一起参与中国的月球研究站项目。

文章特别指出,中国提倡的合作是在中国与欧洲和美国的研究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不是要取而代之。

总部设在中国科学院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是一家科学机构,除了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科学政策建议,还为48个国家的67个机构成员的项目提供资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几家欧洲科学院也都参与其中。美国和更多的西欧院校也应该考虑加入。

文章最后强调,各国研究人员需要尽其所能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如果没有协同合作,人类所面临的相互关联的经济、环境和政治危机就不可能有持久的解决方案。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