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云—南宁晚报讯(记者 覃锦华 实习生 李莹莹)10月24日,深秋的宾阳县武陵镇已经是稻香四溢,丰收在即。南宁市第十六届“看禾选种助农增收”暨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培训现场会就在这里举行。会上,野香优莉丝、昌两优8号、又香优龙丝苗等2023年度南宁市筛选出的主导水稻品种集中亮相。同时,南宁市开展水稻单产攻关、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工作成果也在会上展出。
现场会上,稻谷成熟后的遍地金黄景象乍一看没啥区别,但走近看,不同的田块里种植的水稻各有乾坤。有的个头高,有的个头矮;还有的茎秆粗壮,有的茎秆纤细……尽管“颜值”有差别,但这些水稻的产量可都不低,为全市今年粮食丰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据悉,2023年南宁市水稻种植面积406.45万亩,其中早稻193.23万亩、中稻2.42万亩、晚稻210.8万亩。目前晚稻已进入成熟收获期,丰收已成定局,预计平均单产较去年同期显著提升。预计全年总产量156万吨以上。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选用良种是丰收的前提。”南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秦培钊介绍,此次现场会展示的品种是该站向区内、市内种业公司征集,从143个品种中推选出来的适合南宁市种植的优良种子。与会人员现场对展示水稻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和稻米品质,进行综合的考察与评价,共同推选出好的种子,推广给广大种植户。
600多亩稻谷迎开镰 机器轰鸣颗粒尽归仓
农户抢抓晴好天气收稻谷,田间一派繁忙景象。通讯员 苏颖涵 摄
南宁云—南宁晚报讯(记者赵敏 通讯员徐肖玲 苏颖涵)金色稻谷千重浪,又是一年丰收时。近日,邕宁区蒲庙镇光和村600多亩连片稻谷迎来开镰季。农户抢抓晴好天气,采用机械化或传统方式,抢收稻谷,田间一派繁忙景象。
“风吹稻田香两岸,喜看稻菽千重浪。”时下,走进光和村美仙坡,放眼望去一片金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微风拂过,满眼皆是丰收喜人景象。稻田里,伴随着阵阵轰鸣声,收割机来回穿梭,稻穗迅速被收割机“吞”进“肚子”,切碎的秸秆从收割机尾部出来,一颗颗饱满的稻谷尽收“囊中”,阵阵稻香也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今年我种植了2亩水稻,雨水充足,水稻比去年增产,每亩大概能产400公斤稻谷。”光和村村民黄启友喜不自胜地望着眼前丰收的景象。
“我们来自河南,到广西差不多一个星期了,一天一般能收割10多亩,多的话20多亩。”一旁帮着把稻谷装袋的高丽说,每到早稻、晚稻成熟时节,她和丈夫杨建伟就开着收割机来广西帮忙收割稻谷。她负责后勤保障、稻谷装袋等琐事,杨建伟则负责开收割机。今年是他们来广西收割稻谷的第10年。“特别感谢当地政府,高速公路给我们免费,给我们开通绿色通道,让我们有一份经济收入。”夫妻俩感激地说。
邕宁区蒲庙镇光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炳定告诉记者,今年,光和村种植水稻面积2000亩,收成不错。近年来,光和村大力推广机械插秧、机械收割等现代化农业种植,同时为农户提供选种、育苗、插秧、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培训指导,从而提高水稻种植效益,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