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队运动员倪晶晶在比赛中。记者 韦峭 摄
“他们真像飞翔的鸟儿……”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公开组)蹦床比赛激烈进行当中,一位观众发出感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观众认为蹦床是一项能让人“飞”起来的运动。运动员之所以爱它,是因为它能让梦想起飞。在3天的激战中,这些“不愿被地心引力束缚”的孩子们放飞青春梦想,用腾空后飘逸的动作展示着这项运动的独特魅力。
莫蕙曦为南宁队夺得女团亚军立下了汗马功劳。谈到蹦床时,她的言语中透露出满满的热爱:“蹦床锻炼了我的心理承受能力。经历了训练中的苦,也就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坚强。希望喜欢蹦床的小朋友们多参与、多学习,期待广西蹦床运动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蹦床之上,运动员们一次次跳跃、腾空、翻转,他们用“肢体语言”为蹦床“科普”,为自己逐梦的运动“代言”。
南京队的杨谨亦表示:“为了备战学青会,我的训练量加大、吃了很多苦,每个动作都要反复练习。之所以喜欢蹦床运动,是因为它能激励我不断争取更好的成绩,让我有机会不断登上更大的舞台展现自己。”
逐梦之旅中不仅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还会遭遇伤病,但这些都不能阻止孩子们继续前行。
“赛前一周,膝盖突然受伤,这让我压力倍增,但我没有放弃,而是积极恢复训练,在训练中多练习肌肉力量,调动自己的身体状态。就算是受伤了,也不能让自己的身体‘冷’下来。”长沙队的刘知衢说,蹦床让他学会了如何跟伤病博弈,在困难中前行。
南宁队的倪晶晶在2018年曾遭遇膝伤,直到现在膝盖还会痛,但她从未想过放弃。“训练是很辛苦的,但当我看到家里到处摆放的奖牌时,我会觉得很骄傲,我的家人也很支持我练蹦床,尤其是爷爷,让我一定要坚持下来。”她说。
蹦床比赛之所以会让人感到紧张,不仅是因为金牌的归属,还因为运动员每一次从空中落下,一旦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摔出网外。
第一位在奥运会上获得蹦床奖牌的中国运动员、现厦门队教练黄珊汕在场边关注着运动员们的每一个动作,他们每一次摔出网外都让她发出惊呼,这位见过大场面的名将感慨:“蹦床玩的就是心跳。”
南宁发出青春的邀约,让更多的人有了一次近距离感受蹦床运动魅力的机会。
学青会志愿者杨辉表示,自己曾看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杭州亚运会的赛事直播,对蹦床有一定的了解。这段时间亲身参与蹦床赛事志愿服务工作后,对这项“飞”起来的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被蹦床运动的魅力所深深吸引。 (记者 韦峭)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