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博物馆上新三大常设展览,打造“无边界”展厅

广西博物馆上新三大常设展览,打造“无边界”展厅

走!一起去围观古人的雅趣生活

花间品茗、焚香作画、月下独酌、临窗抚琴……诗意雅致的慢生活是古代文人的生活写照。今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以下简称广西博物馆)重磅上新三大常设展览,并以“文人”这一关键词串联,通过精心规划展览流线,巧心设计展览形式,打造“无边界”展厅。

11月3日,记者跟随展览主创提前逛展,透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领略古代文人的雅致生活。

1 书画作品述说文人故事

在古代,文人画家一般是指在绘画上有一定造诣的文人和士大夫,如果你想寻觅文人画家的“足迹”,可到8号展厅参观“图会前贤——馆藏明清文人画家作品陈列”。

嘉庆《广西通志》

此次展览分为“素居弄清影”“雅集觅知己”“闹市循孤音”“山谷闻语响”四大部分,并借由书斋、雅集、画市、山林等不同地点,从书画家的经历、爱好、历史背景等细节入手,揭示明清时期文人画发展脉络的概况。

展览共展出44件(套)馆藏文人书画作品,包括清代郑燮《竹石图》轴、清代金农《山水人物图》册、清代恽寿平《荷花图》扇页等馆藏精品。其中一幅长约6.7米的明代《草书赤壁赋》卷,出自文徵明之子文嘉,字里行间既有行草的恣意挥洒,又洋溢着内心的幽澹清雅。该幅作品也是广西博物馆首次全卷展示。

展览主创、广西博物馆研究馆员蓝武芳表示,策划书画展的关键在于拉近观众与书画作品之间的距离,希望观众借助此次展览,对文人画家的世界有更深的领会和理解。

2 文房器具展现古人雅趣

位于9号展厅的“亦器亦趣——馆藏文房用具陈列”展览,共展出展品188件(套),当中还有稀有的毛笔、精美的砚台等首次亮相的馆藏文物,以期借由兼具功能性和趣味性的文房用品,让观众犹如进入一方书斋。

精美的文房用品

“从立志苦读,到入朝为官,甚至隐居避世,文房用品伴随了古代文人的一生。”展览主创、广西博物馆馆员沈婧介绍,展览通过“结庐人境”“古贤雅趣”“物我自得”三个部分,构建古代文人的文房场景空间与精神世界观空间,突出体现文房用具在其间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及学术价值。

展厅特别还原古代书房场景

时至今日,古物不常有,但雅趣犹在。文房器具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性与把玩性,更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与组成部分。沈婧推荐,展厅特别还原了古代书房场景,观众可以前来拍照以及品味和欣赏文玩。

值得一提的是,“无边界”展厅是此次广西博物馆上新的三大常设展览亮点之一,三个展览相互独立,却又合为一体。其中,“亦器亦趣”展览入口处设置了意境悠然的前庭,作为三个展览的汇集区域,观众可选择不同的参观路线,体验不同的展览趣味。

3 广西古籍0001号精彩亮相

一枚甲片、一只铜鼎、一方石碑、一册简牍、一卷绢帛……千百年来,卷帙浩繁的古籍历经岁月沧桑。其形态虽不断演化,却始终贯穿古朴凝重与端庄雅致的审美追求。位于10号展厅的“万卷·书生——馆藏古籍陈列”展览是广西博物馆改扩建完成后的首个古籍专题展览,重在展示和解析馆藏珍贵古籍、具有馆藏特色和广西地方特色的古籍,凸显展品的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

本次展览共展出展品116件(套)。展览主创、广西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黄春向大家推荐了西汉“从器志”木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中,它的‘身份证’号是0001”。该展品1976年出土于广西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1号墓,是广西已知最早以“志”命名的文献实例,也是迄今广西已发现的最早的志书雏形。

展品之中还有备受学者推崇,被誉为“楷模”的嘉庆《广西通志》,由时任广西巡抚的谢启昆主持修撰,共有280卷,其篇幅之大,内容之丰富,梳理之明晰,体例之完备,超过了广西以往的通志。此外,还有一件清代孙枟撰、陈瀛藻绘的《百景诗笺》雕版,是目前发现的广西文人笺谱绘印文献的唯一遗存品,此次展出将是该文物自1954年入藏广西博物馆以来首次与观众见面。(来源:南宁云—南宁晚报 记者 陈蕾/文 赖有光/图)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陈蕾 赖有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