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资金账目与实际库存不符、各村民小组出纳财会业务不熟、集体资金管理混乱,请举一反三,及时整改……”不久前,南宁市纪委监委驻经开区纪检监察组联合金凯街道纪工委到新联村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专项监督,针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督促整改并向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发出《工作建议》。
这是南宁经开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做实一线监督,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驻经开区纪检监察组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紧盯重点人员、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等强化监督,积极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切实为乡村振兴赋能加力。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需要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作保障。驻经开区纪检监察组围绕“重点人员”这个关键,紧盯党员干部特别是村(社区)“两委”干部廉洁自律、履职尽责情况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及时查纠纪律作风不严不实、履职不力、不担当不作为等行为。今年6月,某社区支部书记违反工作纪律,在整治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工作中不正确履职,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该纪检监察组严把村级干部选人用人关,紧盯当前村级班子届中分析工作,监督保障调研访谈、民主测评等各项工作依纪依规有序开展,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提供坚强纪律保障。截至目前已出具579名村级干部廉政意见,提出否定意见9人,推动补充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名、审定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预备人选4名,不断补齐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农村集体‘三资’,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驻经开区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人表示,该组聚焦集体“三资”管理这一重点环节做实日常监督,运用提级监督、组地联动等方式,紧盯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突出问题及小微权力运行中的廉政风险点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及时查纠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三资”监管不到位、履职不力等问题严肃追责问责,对贪污挪用、违规占有、侵占套取、挥霍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先后排查发现农村集体“三资”问题56个,立案16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人,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5人,追回被拖欠、侵占、挪用的集体资金70余万元。
该纪检监察组还把监督服务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注重用好“调查研究”这一法宝,深入一线、靠前监督、主动作为,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坚实力量。多年来,那洪街道留村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该村委集体经济一直停滞不前,乡村发展动力不足。了解到该情况后,驻经开区纪检监察组多次走访调研,为村集体产业定位、项目发展等出谋划策、牵线搭桥,协调督促街道办等相关单位部门共同研究推进,同时建立支持干事者、宽容失误者工作机制,进一步消除村委干部求稳怕乱、不敢发展的思想包袱。目前该村正进一步盘活集体资产,招商引资等相关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
此外,驻经开区纪检监察组精准把握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重点,以“一领域一专项、一地域一治理”为思路,以专项整治推动重点领域系统治理,持续加强对惠民惠农、产业项目和村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及耕地保护领域的监督检查,着力整治骗取套取、截留挪用惠农补贴资金,在项目建设中搞暗箱操作、权钱交易等问题,严惩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不断提升村级治理效能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截至目前,南宁经开区土地利用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立案3件,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立案1件、追缴违纪资金1.6万元,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领域谈话提醒3人、批评教育3人、通报批评2人。
下一步,驻经开区纪检监察组将持续做深做实乡村振兴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深挖细查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以有力监督保障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通讯员 黄艳芳 梁桂梅)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