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上出售的竹键盘、竹鼠标(网络截图)
超市里的竹砧板等竹制品 记者 黎兆齐 摄
银海大道一家经营日用品的店铺内,竹菜篮、竹果盘等竹制品占据“C位” 。记者 黎兆齐 摄
广西竹种植面积广,竹资源丰富 记者 宋延康 摄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与2022年相比,“以竹代塑”主要产品综合附加值提高20%以上,竹材综合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
目前,南宁市场竹制品情况如何?市民对“以竹代塑”有什么看法?“以竹代塑”离我们还有多远?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走访。
悄然变化 竹菜篮等竹制品受市民欢迎
“竹菜篮有竹子清香原味,好看又实用,能装下10多斤青菜。竹果盘放在茶几上,还能当一件工艺品欣赏。”近日,良庆区金象三区居民莫阿姨购买了一个竹菜篮和一个竹果盘,每天都提竹菜篮去菜市买菜,“竹篮比塑料袋好用多了,既环保又好看,还有档次。”
莫阿姨购买竹菜篮的店铺位于良庆区银海大道中段。记者看到,该店铺主营菜篮等日用品,店家特地将许多竹编的菜篮、水果篮、簸箕、箩筐、收纳筐等放置在显眼位置。这些竹制品非常精致,不仅实用性高,有的还可以当作工艺品用来观赏。如竹笔筒等。
该店铺老板介绍,这些竹制品都是他自己纯手工编织的,手艺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现在来买竹菜篮的多是老年人,主要是考虑实用性。年轻人购买竹制品,主要用来当作工艺品观赏”。
连日来,记者还走访了南宁市区多家大型连锁超市,发现不少竹制品摆上了货架,“抢”占塑料制品份额。在广百汇超市梦之岛江南店日用品区货架上,竹砧板、竹纸巾盒、竹菜刀架、竹饭勺、竹隔热垫等竹制品琳琅满目,制作工艺精良。
市民范女士说,近年来,她更喜欢选用竹制的日用品,同款物品中会首选竹制品。“例如在盛热饭时,如果用塑料饭勺,担心塑料遇到高温会挥发出异味。竹饭勺是用天然竹子制作,材料很环保,不用担心安全问题。”范女士表示。
应用领域 高端竹制品渐流行但价格高
随着白色污染日益成为威胁全球环境的突出问题,寻找更合适的塑料替代材料成为紧迫课题。据悉,目前竹材料能够替代塑料的领域首先是餐饮业中所用到的餐具,比如我国传统的竹筷子。其次是在很多家居内饰领域,比如凉席、案板等,都可以用竹子制作。另外,竹子还可以用作各种板材的原料,坚固程度也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竹制品开始进军IT新领域,出现了用竹子制作的键盘、鼠标等。记者在某电商平台输入“竹键盘”搜索,立刻跳出很多竹键盘和竹鼠标产品。竹键盘标价均在100元以上,有的近200元,产地主要在浙江、江西等地。据悉,竹键盘的优势为敲击声小,天然恒温,能避免静电,最大的卖点就是环保无污染,因此受到不少白领的青睐,开始在一些大城市流行。
那么,目前南宁市场上是否有竹制键盘和鼠标?11月12日,记者走访南宁市星湖路至胜电子科技广场多个品牌柜台。多数柜台店员称没有听说过竹键盘和竹鼠标,有的店员表示听说过但柜台没有竹键盘和竹鼠标,只有传统塑料材料做的键盘,价格在50~80元不等。
一柜台店员表示,竹制键盘价格是传统塑料键盘的2倍,价格太贵了,担心进货后卖不出去,“如果实在想用竹键盘、竹鼠标,只能通过网购了”。
制约因素 竹制品开发生产面临诸多挑战
据了解,南宁市也有不少竹制品企业,但多是制作牙签、竹签、一次性筷子等较传统的产品。而编竹篮、竹筐等多是家族式的传统作坊,主要是一些懂手艺的老人编织,未能形成规模化生产。
记者走访调查发现,“以竹代塑”在减少塑料污染方面具备竞争优势,但囿于采收成本、技术设备、市场接纳度等因素,产业加速发展仍面临挑战。
一根竹子如何才能变成一款竹制品?南宁市某竹制品企业负责人张先生介绍,大致要经过以下这几个步骤:上山砍竹子,把竹子运下山,装车运到工厂,工厂开机器生产,成品打包出厂,每一道环节就是一部分成本。
“竹子下山难,是竹制品成本高的重要原因。”张先生介绍,目前竹子采伐主要以人工为主,高效采伐机械设备缺少,竹林道、竹运输索道等基础设施落后,导致采伐效率低、运输成本高。以一吨毛竹为例,砍伐、装车、运输等环节人工成本将近450元,而平均市场价格只有不到600元。这些原因导致目前大部分竹子卖不出好价格,利润非常低,甚至使得一些竹子种植户不愿砍伐。
此外,生产技术设备条件有限。张先生认为,当前竹子产业的规模效益较差,很大程度上受主要竹产品加工自动化水平低的影响,不少生产车间仍需要大量人工操作,生产线还无法实现自动化流水线生产,预计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还需要一段时间。
如何破局 解决技术和成本问题并加大支持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与2022年相比,“以竹代塑”主要产品综合附加值提高20%以上,竹材综合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
广西林科院黄大勇教授说,广西竹种植面积达700万亩,种植面积在全国省份排名前10位,其中毛竹种植面积占一半。广西竹资源丰富,但竹材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目前竹制品主要用来编织箩筐、造纸、搭架等。“以竹代塑”行动还需要有相关政策、科研、环保、价格等方面考虑,这样竹制品才能逐步替代塑料制品。
对于“以竹代塑”,广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表示,竹子生长速度相对较快,是一种可再生材料。目前竹子是最有可能代替塑料的天然原料,
是优势资源,环保无污染。不过,要想让竹子真正替代塑料,需要解决技术和成本两大问题。当前塑料之所以被大量使用,一个主要原因是其价格相对便宜。另外,如之前曾提出用纸制吸管来代替塑料吸管,但纸质吸管在吸饮料时会变软,适用性和耐用性较差,消费者体验感不好。因此,推广竹制品,需要提高其强度和耐用性等。
姚华还表示,推进“以竹代塑”发展行动,会对市民生活产生影响,还需要有政策性引导和财政支持,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市民逐步接受竹制品代替塑料制品。(南宁云—南宁晚报记者 黎兆齐)
编辑:陈艳华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汤洁葵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