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 南宁市华衡小学开展非遗文化艺术节活动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思宁 杜佳徽 通讯员 韦静)11月16日,南宁市华衡小学开展“用华衡之声 讲好中国故事·广西非遗”暨非遗文化艺术节活动。该校以非遗美食制作大比拼、学生非遗手工艺作品展、非遗手抄报作品展、千人书写大赛、非遗民族服饰及才艺展示、非遗学科融合课堂展示、非遗学科融合实践交流圆桌论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组成一场非遗传承与现代创意完美融合的文化盛宴,掀起了浓浓的传统与创新之风。

活动开展千人书写大赛,学生们誊抄英语美文。记者 黄思宁 摄

刘兆义特级教师对千人书写大赛进行指导


学生制作英文版手绘非遗手抄报。记者 黄思宁 摄

活动现场,身着非遗民族服饰的师生在非遗音乐声中用竹竿舞迎接从北京、江苏、广东等地远道而来参与活动的来宾朋友们。

身着非遗民族服饰的师生跳起竹竿舞。记者 黄思宁 摄

在非遗学科融合展示课上,师生用剪刀和红纸剪出样式丰富细节精美的剪纸作品的同时用英语解说剪纸的方法和技巧,还将剪纸作品装饰自己的衣服、帽子、首饰进行舞台走秀。“我相信今后不管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华衡小学的孩子都能用英语自信地传播非遗之美,心中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哪里都是讲好中国故事的舞台!”特邀专家刘兆义老师表示。

非遗融合学科课程实践经验论坛现场

非遗学科融合展示课,全英语解说剪纸的方法和技巧。记者 黄思宁 摄

学生用剪纸装饰的扇子、服饰。记者 黄思宁 摄

特邀专家刘兆义参与活动。记者 黄思宁 摄

除英语学科外,华衡小学还将非遗与音乐、体育等多门学科进行了融合,将非遗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点滴,真正落实“用华衡之声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

在非遗美食展区,师生与家长齐上阵,现场制作老友粉、螺蛳粉、桂林米粉、油茶、五色糯米饭、龟苓膏等美食,“小厨师”一边制作一边自信地用英文对美食的文化和制作进行介绍和讲解,邀请来宾品尝,色香味俱全的该展区吸睛无数。“罗汉果用英文介绍就叫Luo han guo,这是我们中国的美食,中国的文化就要用我们的方式骄傲地介绍给世界!”学生陈宥嘉表示。

学生用英文对美食的文化和制作进行介绍和讲解。记者 黄思宁 摄

学生邀请来宾品尝横州茉莉花茶。记者 黄思宁 摄

在非遗作品展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壮族织锦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广西靖西壮锦厂厂长李村灵带着孩子们一起给来宾们讲述壮锦背后的故事。学校千人书写大赛的书法作品,学生用剪纸装饰的扇子、服饰,手工壮锦小布偶、绣球等一系列充满创意的非遗作品不仅融合了非遗文化的精髓,还巧妙地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不仅具有实用性,也充满艺术价值,勾勒出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汇,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气息。近1900名师生的非遗美食、书法、绘画、剪纸作品参与本次展示,家长们也积极融入这股潮流,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校园非遗成果展,让师生家长以及来宾们近距离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现场展示壮锦。记者 黄思宁 摄

“举办非遗文化艺术节对促进非遗文化与学校美育教育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非遗传承人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学校办学特色注入新的活力。”校长宁罕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探寻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的理想之路,为非遗薪火相传贡献力量。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黄思宁 杜佳徽 韦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