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0后”越剧小生陈丽君走红网络,在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中,她饰演的“玉面郎君”贾廷捕获观众。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是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领衔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等单位打造的作品,该剧因不久前的一场网络直播火爆出圈,直接拉动剧院上座率到100%,甚至“一票难求”。(据媒体报道)
近年来,不少戏剧作品借助新国风对经典文化IP进行创新呈现,频频出圈。一些人的刻板印象认为,像京剧、越剧、粤剧之类的传统剧种、曲目应该是老一辈的爱好,但是现实情况却是,这些传统曲目掀起了新潮流,不仅“刷屏”朋友圈,更是在短视频裂变传播,俘获了一大批年轻观众的心。不难看出,像越剧《新龙门客栈》之类的传统曲目创新是一次古老与创新的激情碰撞,也是一次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中国传统剧种作为中国的国粹,演员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都充满了东方美学的艺术构思,每个故事的核心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守正创新的盛大气象。中国传统剧种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独特的表演形式、音乐和服饰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的艺术精髓。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这些优秀的传统剧目更多地走年轻观众的心中呢?笔者认为,任何创新都需要保持秉持“传承经典、守正创新”的初心,所谓“守正”,就是在充分尊重原著、传承流派、保留核心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再进行融合时代语境的演绎,做到“守正”就需要我们对传统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优良传统保持敬畏和尊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发扬;所谓“创新”,则需要传统剧目顺应时代大潮,加入“现代”的跨界新元素,锐意改革,迎合观众的审美变化,但是创新不是一味的颠覆传统,做到“创新”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坚守传统的这个“大楼根基”上进行“锦上添花”,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传统因创新而历久弥新,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需要创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深切地认识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同时,也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要牢记将文脉绵延的使命,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继承和发扬,更离不开守正创新,所以我们在创作文艺作品时候要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融入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比如,广西不断挖掘民间传统节庆、产业节庆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文旅融合,让节庆经济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如南宁市青秀区将年轻人喜爱的“绿野音乐节”和“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相融合,加以爵士、电子、民谣等多元曲风演绎,用青春的音乐主张、年轻人热玩的现代流行音乐全新传唱不老山歌,将兼具新潮爆款和传统文化的山歌引向年轻化、潮流化,受到国内外民歌迷的高度关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在工作时要深度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同时谨记以创新驱动为导向,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在凝心聚力中赓续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荣光。(宁实平)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