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唐艺文 通讯员 韦翠柳)近年来,宾阳县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宾阳”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广西森林县城”,全县森林面积达10.51万公顷,蓄积量达694.6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5.13%。
以“林长制”促“林长治”,擦亮生态底色
一是林长责任全覆盖。宾阳县全县16个镇、154个村委、13个社区均成立镇级、村级林长制办公室。建立“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组织力量对宾阳县林长制工作的10个制度文件进行联合审查,进一步强化林业生态履职合力。二是巡林督导常态化。年内宾阳县各级林长累计调研、督导检查180多次,巡林70多次。同时,聘请了92名生态护林员,划定管护区,明确到人,切实做好宾阳县6600多公顷林区的日常监管工作。三是宣传动员多渠道。宾阳县设立了180块林长公示牌,林长制公示牌信息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及时维护和更换残旧、损坏或变形的公示牌,充分发挥林长制公示牌的宣传作用。同时,借助线上媒体平台和线下宣传等方式,深入进行工作动员和推进林长制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引导群众参与森林资源监督管理。
以“尖刀铁拳”护“绿色屏障”,保持生态本色
一是抓实植树造林工作。宾阳县12条骨干河流、40条骨干道路沿线都建设有一定宽度的近自然森林景观绿化带,宜林地绿化率达95%以上。2023年以来,宾阳县完成植树造林3300多公顷,完成中幼林抚育4700多公顷、全民义务植树140.1万株。二是抓强“铁拳护林”专项行动。宾阳县持续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森林督查违法图斑个数呈下降趋势。2023年宾阳县林木采伐疑似违法图斑29个,涉及违法采伐蓄积量102.7立方米,占去年违法蓄积6310立方米的1.63%,违法占用林地面积0公顷。宾阳县2013—2022年森林督查案件查处整改完成率100%。三是抓好森林防火。宾阳县每年举办3次森林防灭火业务培训和1次以上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实战演练,参加人数300余人次。2023年以来,宾阳县设立森林防火卡点65个,悬挂森林防火宣传横幅1500多幅,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单10万份,设立宣传牌65幅。目前正在编制《宾阳县森林防火规划(2023-2030年)》。
以林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彰显生态特色
一是挖掘林业旅游业。宾阳县通过林业资源的保护、挖掘与品牌创建,探索转型促“游”之路,发展旅游经济。依托千亩梅林和得天独厚的山峰自然资源优势,倾力打造陈平镇名山生态旅游区,举办登山梅花节。武陵镇白鹤观竹海,以竹文化为主题,开展森林观光、中华竹文化艺术、竹海游乐等生态旅游项目。二是打造林业产业多元化。推广“油茶+N”模式,在新桥镇推广“油茶+澳洲坚果”种植30公顷。建设中药材基地,在武陵镇发展岗梅、三叉苦中药材260多公顷。宾阳县计划推广林下种植“桂郁金”2000公顷,着力打造“宾阳桂郁金之乡”。三是拓展林业发展前景。宾阳县招商团队赴广东、浙江等地考察,邀请千年舟公司等客商到县内考察洽谈,打造宾龙绿色家居产业园,加快促进林产工业发展。目前,全县共有林产企业120家,2022年林业工业产值51亿元。
以古树名木留住历史与乡愁,增强生态亮色
古树名木是承载文明记忆的“活化石”。宾阳县对辖区区内的古树及后备资源进行了普查、登记、挂牌,目前已完成辖区内古树名木的建档挂牌工作,落实养护责任单位和养护人,建立古树“身份证”和“病历本”,定期监测古树生长状况,及时做好古树名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等,让古树名木真正实现“老有所依”。据统计,宾阳县共有古树名木440株,其中一级古树(500年以上)有3株,二级古树(300年以上)有20株,三级古树(100年以上)有380株,准古树(80年以上)有37株。现阶段,宾阳县最老树龄的古树是有700多年的古水松,也是全区仅保存的7株古水松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该树树高11米,胸围117.8公分,冠幅有8.5米,承载着数百年来的历史文化,见证了思陇镇益宪村的发展进程,更承载着无数的乡愁记忆。宾阳县在古树的保护复壮工作方面通过专家“把脉问诊”,制定“一树一策”,使得保护复壮效果良好。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汤洁葵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