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许多适宜的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记者黄维业 摄
南宁云—南宁日报讯(记者 冯梓剑)12月8日,从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南宁·中关村”)传来好消息,2023年广西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备案名单公布,南宁·中关村共计10家入驻企业上榜。
截至目前,南宁·中关村聚集东软、滴滴出行、浪潮、捷佳润等905个创新主体,培育及引进8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广西瞪羚企业、1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新三板”及上市企业,创新产业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更多适宜的种子已成长为参天大树。
浪潮集团立足南宁,面向东盟,开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健康医疗、质量链等大数据运营;“捷佳润”进入老挝市场,提供智能水肥一体化服务……南宁·中关村创新生态日益完善,形成“一基地、一园区、一中心、一飞地”的发展格局,国际交流合作愈加频繁,成为南宁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南宁不断提升南宁·中关村辐射带动效应,加快创新要素集聚,释放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上,聚焦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铝精深加工等重点产业关键环节,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面向企业征集揭榜挂帅项目需求,通过发布技术攻关榜单,招引集聚区内外科技创新资源,集中力量攻克制约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技术难题,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在强化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中,加快洽谈引进已储备的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项目落地,优化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体系建设,引导建设集产业技术研究、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孵化上市、平台建设于一体的高层次高水平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
在引育创新人才方面,实施“邕江计划”顶尖人才专项、青年人才专项、海外人才专项等引才项目,加大对重点产业领域科技人才的资助和激励力度,培育壮大重点产业科技人才队伍。
据统计,目前我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9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10家。2023年以来,新增国家级、自治区级创新创业平台29家,全市创新创业平台总数居全区首位(总数848家);新引进建设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5家;60项科技成果荣获2022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首次超过65亿元,同比增长13%,经费总额和增加值居全区首位。
新一轮科技革命日新月异,谁在创新中走在前面,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我市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引育重点产业科技创新人才等,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用科技创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汤洁葵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