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州市南乡镇人大:助力绘就乡村振兴和美新画卷

近年来,横州市南乡镇人大聚焦产业发展、生态文明、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用心、用情、用力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绘就“产业旺”“环境美”“乡风淳”“治有效”的和美画卷。

人大代表齐发力 让杨梅产业“兴”起来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南乡山清水秀,生态优良,素有“杨梅之乡”的美称,更有着百年的杨梅种植历史,南乡镇人大主席团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杨梅产业特色,以梅为媒,以节会友,探索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助力成功举办三届杨梅节,南乡山歌对唱、精彩狮龙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鼓表演以及花式杨梅农家宴等民族特色活动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让游客和村民在观、学、看中零距离体验壮乡文化,实现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

南乡镇人大积极探索“庭院+特色种植”经济发展新模式,把“小庭院”打造成“特色产业”,通过建言献策争取企业赞助、村集体经济出资、村民筹资等方式为村民购买杨梅树苗,统一发放到各户,鼓励家家户户平整房前屋后的空地种上杨梅树。目前高义村和竹莲村分别建成大型杨梅种植园,庭院式杨梅园26处,可供游客采摘杨梅树300多棵,吸纳2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据了解,每亩地可种植15棵杨梅树,每棵树可采摘约200斤,每亩可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

人大代表齐参与 让生态“靓”起来

农村美不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试金石”。南乡镇人大以五步走工作法奏响“生态音符”。以宣传引导为“帮手”,利用现有资源,如广播、微信群、宣传栏、圩日活动宣传等“线上+线下”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引导村民实现从“被动干”到“主动干”的思想转变,动员广大青年和志愿者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以汇聚个人的点滴之力,点燃乡村风貌振兴之光。

以多方联动为“抓手”,将垃圾分类纳入党建工作;全镇328名保洁员和环卫工人尽心尽责,守好各自责任区;与行业部门协作开展集镇乱象联合整治,做到劝导与执法并行,确保有力度有温度。以督查为“推手”,将全镇划分为七个片区,深入到二十个行政村的镇圩街道、村组道路、文化活动中心、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开展情况及成效督查。

此外,以长效机制为“舵手”,采取随机抽取、不定时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确保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推动工作持续深入、取得实效。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模式为“领手”,目前已有南乡社区、板路社区、高义村委等3个村委通过外包公司统一清运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后续将积极推动在全镇范围内新增5个垃圾分类试点,以点带面,为营造更加美丽和谐的生活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人大代表齐带头 让乡风“淳”起来

南乡镇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扎根基层、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堡垒优势作用,助力将“乡风文明”纳入村规民约当中,带领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树新风促振兴。通过评选出群众身边的“星级文明户”“助人为乐”等先进典型,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培育文明新风尚。利用重阳敬老节假日,举办“重阳敬老话家风 美德传承倡新风”“小手拉大手,移风易俗‘一起走’”活动,通过讲解家风家训、宣读移风易俗倡议书等活动,弘扬文明新风。在全镇范围内播撒精神文明的“种子”,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现“口袋鼓”和“精神富”的联动推进、同频共振。

人大代表齐引导 让乡村治理“活”起来

在简单而温馨的“积分兑换爱心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标注的积分映入眼帘,货架上摆放着洗洁精、纸巾、毛巾、酱油、蚝油、洗衣粉、牙膏等日常生产生活用品。与普通超市不同,这里的物品没有标注价格,不能用钱购买,只能通过积分去兑换。南乡镇人大主席团积极引入积分制管理制度,以积分超市为抓手,把积分作为获取福利的具体指标,不断调动群众参与辖区治理的主动性,让群众切身参与进来,激发大家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通过将村民参与自治“指标”量化为“分值”,引导村民积极投身村庄治理和文明乡风建设中来,以“小切口”撬动乡村振兴“大发展”,让“小积分”兑出村庄振兴“加速度”,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治理和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蒙玉春)



(作者:蒙玉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