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五年“成绩单”!南宁市扎实推进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冼慧莹 庞丽娜 实习生 苏雅潇)1月19日,记者从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18年12月广西获批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以来,南宁市扎实推进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建设,首府金融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南宁市在“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最高上升了7位;2020年南宁市债券发行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2019至2022年,南宁市金融有关工作连续四年获自治区督查激励,取得了一系列的亮点成效。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庞丽娜 摄

金融顶层设计持续强化

会上介绍,南宁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体系,成立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领导小组,与“一行两局”建立金融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构建“大金融”工作格局,制定规划、激励措施等18份文件,精准提出并实施“123456”金融工程。目前,中国—东盟金融城税收亿元楼宇达17栋。

金融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记者了解到,2018至2022年,南宁市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7%,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1.7个百分点,2022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各行业前列。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高于全市GDP增速2.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21%。

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

在深入实施“引金入邕”战略中,五年来南宁市共引进33家银行、证券、保险等持牌分支机构,机构总量和金融组织体系完善度在西部城市中位居前列。截至2023年底,中国—东盟金融城累计入驻金融机构(企业)512家,是2018年末的24.4倍,中国—东盟金融城成为中国面向东盟金融开放合作的主平台,《建好中国—东盟金融城 打造金融开放发展新高地》入选《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典型案例集》。

金融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会上介绍,南宁市系统推进跨境金融、绿色金融、保险创新、供应链金融、数字人民币等一系列改革试点,打造金融对外开放创新高地。同时,南宁市在全区率先组建供应链金融协会,打造“一链一策”特色供应链融资模式。据了解,2023年,南宁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3894亿元,占全区的80%,是2018年的19倍,是全区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地市。地方金融风险预警平台获评首届全国数字化监管典型案例,《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等案例获广西建设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创新十大案例。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南宁市着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财政金融联动,构建“首贷续贷+市县两级”政金企常态化对接机制,综合采用“桂惠贷”、政府性融资担保、应急转贷资金等方式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等重大战略成效明显。南宁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从2018年末的2.3万亿元增加至2023年末的3.6万亿元,年均增长9.4%;“桂惠贷”累计投放1784.4亿元,惠及3.8万户市场主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35亿元,投放金额及户数均持续位居全区第一;获得信贷指标在全区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排位第一,融资成本持续低于全区。

此外,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中,2019年以来南宁市新增3家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上市在审企业、5家广西证监局辅导备案企业、59家自治区上市后备企业,各项指标均居全区首位;通过资本招商引入龙电华鑫、华芯振邦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累计已投资项目47个,推动产业、科技与资本有效链接、双向赋能。

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合作不断深入

据介绍,中国—东盟跨境征信服务平台已支持查询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数据,覆盖东盟十国的787万家境外企业以及境内的3.7万家外贸企业。南宁市还积极支持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与东盟国家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及培训活动,连续4年在南宁发布全国首个区域性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南宁市成为中国与东盟金融交流合作的主渠道。

更多新闻发布会内容可点击下方查看:


编辑:陈艳华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冼慧莹 庞丽娜 苏雅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