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依依
从恶意抹黑武鸣沃柑“泡药”,到造谣南宁一旅行团强制消费,从疯传广西多地出现大量飞鸟盘旋天空是地震前兆,再到近日出现的“感染肺炎支原体一定会得肺炎”错误声音……总别有用心之人在网络空间“作妖”,无中生有、混淆视听,干扰社会秩序,让我们晕头转向,伤痕累累。我们该如何识破并打败这些网络谣言“妖怪”,维护网络空间天朗气清?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遏制网络谣言,我们首先要认识它通常有哪些伎俩:
1.凭空造。“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造谣者无中生有,虚假叙事,企图诽谤他人,扰乱社会秩序,甚至损害我国形象。例如近日一女生晒出与舍友的毕业旅行合影,却被一博主盗图配文编造称“6姐妹每人10万彩礼”;美国《新闻周刊》曾刊登显示上海街道空旷、星巴克咖啡馆顾客稀少的照片,称上海已变成“鬼城”,企图抹黑中国经济。
2.片面解。造谣者摘取部分真实信息,刻意省略特定语境,加上主观臆断,制造出片面乃至相反的解释。例如近期医保政策的微小调整,被误传成“2024年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将被一纸通知取消”;商务部曾为避免异常天气等因素影响,印发通知鼓励民众采存储适量生活必需品,却被多方误读,引发民众跟风抢购,甚至还有人臆测两岸将发生冲突。
3.变形术。造谣者利用P图、AI等新技术新应用,定制伪造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等信息,令人傻眼,真假难辨。例如一网民为获取平台流量激励,向人工智能写作软件提供热点话题关键字,生成《公愤:张家界五名保安在保安室强奸一女子》虚假信息散布在互联网上,引发1.4万人阅读;AI板块千亿市值的龙头公司科大讯飞也难逃AI造谣的毒害,网上两篇机器生成的“科大讯飞出现重大风险”造谣文章导致该公司股价险些跌停。
4.伪君子。造谣者常常穿着“科普”的外衣,在食品安全、养生、医学、文史等领域传播“伪科学”。这些伪科普就像“披着羊皮的狼”,看似有理有据,实则暗藏风险。例如某些自媒体将常见的健身功法吹成灵丹妙药,或借用中医的术语故弄玄虚,严重误导大众;发布一些所谓的独家秘籍、实用妙招,实则纯属推销产品的宣传广告。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遏制网络谣言,没有人可以袖手旁观。唯有各显神通,打出一套“组合拳”,才能上演一场场胜利的捉“谣”记。
在网络空间,我们依旧要保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信息发布者有责任坚持自我约束,不随意发布没有把握的信息,不滥用人工智能制造信息垃圾。信息接收者有责任抵制可疑信息,“拔草”伪科学,发现谣言拒绝二次传播,积极发声辟谣,向平台和相关部门举报。
平台需要搭建起无懈可击的保护屏障。平台不能为了流量和热度一味纵容网络谣言的传播,要把格局打开,增强社会责任感,维护好国家的网络生态。平台要发挥好技术优势,畅通平台谣言投诉处理渠道,及时识别网络谣言信息并打上辟谣标签,提高官方和专业人士辟谣内容的曝光频率。
相关部门更要坚决“亮剑”,重拳出击。必须畅通举报渠道,加强平台监管,及时精准发布辟谣信息,加大科学知识和举报辟谣知识的普及。还要不断打造锋利又称手的法律武器,让“始作俑者”难逃法网,让被造谣者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各方行动起来,便可形成一个共治共建的清朗网络生态。你我皆是网络谣言的终结者、全民真相的守护者。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南宁云账号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