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也加入了“直播带货”的行列,为当地农产品代言推销。这一现象既展现了新时代干部群众关系的新变化,也引发了人们对党员干部直播带货的思考。
党员干部直播带货的火爆背后,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公信力的坚定支持。然而,这种信任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为了避免透支这份信任,党员干部在直播带货时必须坚守适度原则,确保本职工作不受影响。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摒弃形式主义的“官僚气”,真正为民服务,让网络营销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的新动力。
在直播带货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要慎重而为,把好思想意识关。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直播带货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而不是为了追求个人名利。同时,还要立足当地实际,深入了解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确保直播内容真实可信。走出直播间后,党员干部更要继续关注农业发展问题,思考如何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产品质量是直播带货的生命线。党员干部在直播带货时,必须以自身形象为担保,严守产品质量关。要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和低质量产品,确保消费者购买到安全、可靠、优质的农产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员干部需要积极参与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从生产、采收到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信息优势,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及时反应,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在直播带货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还要守住底线,把好纪律规矩关。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在直播带货时,不能随意接受企业邀请或参与相关营销活动,以免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同时,各级党委政府也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直播带货活动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确保直播带货活动健康有序发展。
总之,党员干部直播带货是一种创新的服务方式,既展现了新时代干部群众关系的新变化,也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然而,在享受直播带货带来的红利时,更要保持冷静理性的思考,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规定,确保直播带货活动在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推进乡村振兴,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被看见。(宁实平)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