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I(人工智能)新锐巨头OpenAI发布首个AI文字生成视频模型Sora,使用者只需用文字描述一个场景,Sora便可生成一个时长最高可达1分钟的视频。有网友感慨,“Sora要革影视行业的命”“它将把视频内容带入‘零基础创作’时代”。AI和现实的界限已很难分清,“现实,不存在了”。(据中国新闻周刊)
Sora的横空出世,对于人工智能领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据介绍,与以往文字生产视频不同的是,Sora生成的视频更长更符合逻辑,并且包含高度细致的背景、复杂的多角度镜头,以及富有情感的多个角色。这个大模型不仅提高了视频制作的工作效率,还降低了成本和风险,可谓一举多得。
文生视频的重大突破,让人们欣喜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业内人士的焦虑。比如,它对传统的视频制作、视频剪辑会产生什么影响?是否会取代人类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现行生产系统中的导演、摄像、化妆、道具、剪辑、配音等一大批从业人员将何去何从?
种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据《青年参考》消息,国际货币基金组(IMF)表示,人工智能将影响全球近40%的工作岗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设计Sora的工程师指出,Sora降低了视频制作的技术门槛,但对于讲故事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再者,生成视频的底层逻辑是海量数据,而艺术、文化等思想意识形态的表达和呈现,很多时候不是依靠简单的数据叠加就能创作出来,人的创意、智识和主观能动性更是数据无法复刻的。从这个层面上说,过早陷入职业焦虑或许是杞人忧天。
实际上,人与技术的博弈,并非今天才有。从互联网问世到人工智能的兴起,信息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不断重塑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场景。这种变革与其说是取代人的劳动,不如说是延伸了人们的幸福感。科技作家、畅销书《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曾说,AI 不会让人类失业,只会让人类更高效、并从“可恶”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不少技术乐观主义者也认为,AI的到来是不可阻挡的,人类应该理解并拥抱它,把它当成内容创作的伙伴。
Sora作为一种技术工具,始终是由人来掌控的。当人从繁琐单一的批量生产中解脱出来,更应追求作品的质量。怎么样让作品的创意性、故事性、艺术性俱佳,怎么让人的意识发挥更大作用,用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留得住观众,这或许是应对新技术冲击最应考虑的议题。内容创作者们,这回真要“卷”质量了!(宁实平)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