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慧婷)近日,南宁市开展了2023年度南宁市优秀改革创新案例评选。经过全市征集、初评推荐、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等程序,评选出20个优秀改革创新案例。其中,南宁市江南区老城区城市更新中的商文旅融合实践——以南宁市江南区亭洪路商文旅融合带为例获评2023年度南宁市优秀改革创新案例。
图为江南万达广场。林俊宏 摄
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十分重要,传统和现代要融合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近年来,江南区将商文旅融合作为建设产城高度融合的现代化中心城区的有力抓手,创建亭洪路商文旅融合带,将广西民族剧院、江南万达、百益上河城、10+1茶叶街、周家坡文化中心、江南公园、海吉星、杉杉奥莱等10多处地标景点动态串联,打通万达、壮锦、五一、沙井四大商圈脉络,促进商文旅消费提档升级、互融共兴。
江南区围绕商文旅融合的“一带一区三圈多点”格局,沿五一路、亭洪路、壮锦大道和星光大道构建“两横两纵”景观廊道,带动周边基础配套完善,打造商文旅融合样板区。通过延伸亭洪路沿线商文旅产业价值链,寻求市场交叠圈层,促进第三产业强劲回升。
同时,江南区培育项目支撑,引入了华润集团、文产集团、杉杉奥莱等10多个头部企业和总部资源,创新项目建设“协同代办、全程通办、制宜精办”的“杉杉模式”,编制项目建设全周期服务指南,在亭洪路投入百亿元建设12个商文旅项目,有力促进文化、商业和旅游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作。
此外,江南区还依托邕江南岸片区辐射带动,将群众文化与休闲娱乐有机结合,丰富夜游、夜购、夜娱、夜读等消费场景,在广西民族剧院、南宁剧场等推出夜间经典剧目展演,在亭子码头开设夜游邕江线路和公交专线,在江南万达、淡村商贸、星光万科里等开办夜市,投放上千个“点亮江南夜经济”公益摊点和集装箱,形成光影文化、花样秀带、夜游邕江、茶颜夜色、文脉传承“五位一体”的夜经济示范样板。全年举办夜场促销近千场,直接拉动营业收入达15亿元。当下,citywalk在各个网络平台频频刷屏,江南区结合老城区慢节奏特质,打造了亭洪路美食游、文创游、亲子游多条城市漫游路线,融入系列情景剧,绘制云游地图,在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制造网络话题,增强社交属性,吸引年轻人在线蹲“搭子”,结伴打卡地标建筑。加强智慧景区、智慧场馆、智慧娱乐建设,水明漾动漫cos场景、古装国风巡游等体验项目,获得大量年轻游客青睐。
业态嵌合是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江南区通过拓宽亭洪路商文旅融合带产业交叉延伸,实现业态功能叠加互补。拓宽文化业态,促进沿路老字号、文创零售、国潮优品等业态跨界转型,持续推出相声会馆、戏曲展演、音乐展演等业态模式,扶持网红店、智慧店、体验店等新零售业态。发挥海吉星等专业市场作用,打造融合商品批发、零售、加工、配送和消费等物流枢纽业态。充分利用邕江岸线和景观资源,打造水上文化、水上体育为主的水上综合产业。同时,拓展文化能级,依托中国平话文化之乡深厚底蕴,推出平话山歌、疍家叹歌、春牛舞等传统演艺精品,积极承办各级赛事活动和大型节庆路演,推进文化资源、休闲业态导入商业服务体系,推动商文旅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融合发展。拓深文化传承,深度挖掘“先有亭子渡、后有南宁城”文化内涵,展现莫文骅故居、周家坡古建筑群等文化价值,成功申办元宵花灯节等自治区、市级非遗文化代表性项目14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7个。保留工业城区特色,融入现代设计元素,打造百益上河城工业文化长廊、江南公园南化铁路遗址,成为市民游客拍照胜地;杉杉奥莱融入扬美古镇灰瓦飞檐,实现文化传承和现代潮流的梦幻联动。亭子码头、百益上河城等被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入选2023年广西文旅大会观摩点,成为商文旅“超级IP”。
据统计,2023年,江南区前三季度国内游客数同比增长28.84%,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5.07%。江南区获“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邕江南岸片区获评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百益上河城获评广西旅游休闲街区、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相关做法获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等众多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媒体报道。三江口稻香、手撕菠萝分别登上《人民日报》头版、人民网总网头版,《中国新闻》江南区夜经济专刊获得全国两会代表点赞,海吉星跨境水果贸易登上新华网海外版。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汤洁葵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