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秀南智慧食苑长者饭堂,老人们愉快享用午餐(资料图) 记者黄红锦 摄
保洁员清洁南湖公园无障碍厕所(资料图) 记者冯源 摄
在林里桥中段幼儿园,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资料图) 记者黄维业 摄
南宁云—南宁晚报讯(记者赵金玲 彭媛媛)奋力构筑团结幸福新家园,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探索城市“物业+养老”和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加快城市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打造2~3家儿童友好医院……今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一老一小”工作,令人充满期待。
如何让幼有所育、老有所养,托住他们的幸福?建议加快构建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网络、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力度、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市人大代表围绕“一老一小”等民生领域热点问题,带来了他们的关切和建议。
政府工作报告
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发展养老服务成为事关百姓福祉、事关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去年南宁开设长者饭堂试点56个,为1.6万名城市五类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南宁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奋力构筑团结幸福新家园,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探索城市“物业+养老”和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加快城市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为不少于1万名城市五类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打造2~3家儿童友好医院。开工建设婴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
记者从南宁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将聚焦“一老一小”等重大民生工作。如加快推进《南宁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立法工作,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法制保障。同时,南宁将继续扩大长者饭堂试点,开展1万人次老年人助浴服务试点。在城市发展“物业+养老”、“家政+养老”、养老服务机构延伸服务等多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农村开展互助养老服务试点。
代表建议
建议构建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网络
【调研情况】:目前,南宁市3岁以下托育行业需求大,潜在的消费市场分布较广,但现在3岁以下托育服务行业发展还缺乏合理的布局规划,托育机构设点分布不均衡。如一些高档社区、写字楼和大公司附近,民营托育机构扎堆,而需求规模更大的普通社区等附近却鲜有民营托育机构。另一方面,对民营托育机构的扶持力度不够。
“单位式托管”和“家庭式托管”两种模式推广困难。其中,拥有能达到开展婴幼儿托育服务条件的闲置场地的单位少。除了少数的幼儿园、学校、医院外,在其他单位内部难以找到能具备婴幼儿照护资质的专职人员。私人开设的家庭式托育机构同样也面临专业人员不足的困难。
【代表建议】:市人大代表谷宜阳提出关于构建南宁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网络的建议。建议政府做好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行业的顶层设计,调整政策优惠和补贴结构,优化各类服务机构的规划布局。如可将托育服务机构划分为营利性和普惠性两大类,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机构给予不同等级的优惠及相应的服务收费指导意见。
同时,在托育费用方面,可以引导市场为孕产妇开发合适的保险产品,以个人付担一部分、国家补贴一部分、社会分担一部分的形式,既为托育机构降低运营风险,也为家庭开支减轻负担。
谷宜阳还建议通过科学规划,构建覆盖全市的普惠性托育服务网。如引导托育机构经营方与符合条件的社区、幼儿园合作建立托育服务中心,服务辐射周边约1.5千米范围内的小区、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写字楼等,形成区域性的托育服务网。
另外,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南宁市3岁以下普惠性婴幼儿托育服务的数字化网络,构建南宁市托育服务点分布数字地图。把所有具备资质的托育机构的信息和地理位置录入数据库,方便市民使用手机App线上登录查询,选择与自己家庭或工作单位较近的托育服务点。
建议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力度
【调研情况】: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也有工作、社交等需求。截至目前,南宁已铺设盲道2402公里(路宽20米以上道路),还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无障碍坡道设置等改造,以满足残障人士使用需求。
【代表建议】:“建设无障碍环境,是体现城市包容性的具体举措,更是展示城市魅力的重要内容。”市人大代表覃杨提出了关于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力度的建议。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相关部门出台南宁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区域性法律法规,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同时,建立各个相关部门为一体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无障碍建设纳入重点工程,进一步增强公众无障碍意识。
此外,覃杨建议打造专业化无障碍环境监督管理队伍,加强无障碍环境设施维护管理。例如,联合人大、政协及检察等相关部门成立由残疾人、老年人、无障碍领域专家、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社会爱心人士、志愿者等人群参与的无障碍监督体验队伍,将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明确每个单元对应的无障碍监督员,通过日常巡查、监督、宣讲,进行专门的社会监督和管理。
建议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
【调研情况】: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因素复杂,包括老年人本身的身体原因、子女家人的陪伴,自身的经济条件、知识水平、社交能力等。现实中,存在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服务供给不够完善等问题。
【代表建议】:市人大代表王莹瑛提出关于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建议。建议建立特殊群体居家老人的巡访关爱服务制度,引领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各类养老项目,提升老人主动健康的能力,依托社会组织心理健康答疑活动。
王莹瑛提出,在社区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基础上,可以通过“社工+志愿者+医生+邻居”相结合的方式,为老人提供身心关爱服务。如高龄独居老人,有长护险阿姨帮忙,有家庭医生关心。此外,还可以安排社工、志愿者、邻居等陪伴关爱,保证每周不少于三次,每次一小时,真正起到关爱老人作用。
同时,建议每个社区梳理各项关爱老年群体的服务项目,将这些服务老人的设施、项目和活动以清单形式,通过社区居民微信群或者其他方式,明白准确地告知老年群体及其家人,让老人了解并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形成家人关心、社区关爱、邻居互助的局面,预防老年群体心理问题的产生。
另外,建议依托社会组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答疑会活动。如,定期开展“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进社区”行动并有序推广。利用敬老节、国际老年人日等相关节点,组织社会组织为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评估,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做实已经设立的心理咨询室,并在条件成熟前提下,依托专业社会组织搭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给予老年群体及时的心理健康辅导。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