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能容得下35岁打工人。”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洪明基关注的35岁职场危机现象再次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共鸣。我们不禁要问,“35岁职场门槛”真的不能打破吗?
在求职市场中,35岁仿佛是个难以破解的魔咒,刺痛着每个打工人的神经。“36岁还来面试,是来‘碰瓷’公司的吗?”“我们基本不看35+的”……当35岁以上的求职者还想跳槽、改变工作环境、调整人生方向的时候,常常会面临用人单位“年龄35岁以下”的要求。这样的年龄限制、职场歧视,困扰着广大求职者,甚至有网友大呼“35岁是犯了什么天条吗”。
为什么用人单位要将“35岁+”拒之门外呢?有的是出于对35岁以上的打工人工作精力有限、工作热情有所减退的担忧,有的则认为“老练”的职场人存在思维定式,创造力弱等等。这些选人用人的陈旧观念就像横亘在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一道坎,拦住了每位奋进者前行的道路,也浇灭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实际上,在社会老龄化加速的当下,35岁仍是事业发展黄金期,“40岁+”的精英也是层出不穷。他们经过多年的磨砺,拥有广阔的见识、丰富的经验,技术水平精湛专业,为人处事从容自信也更具魄力。用人单位设置35岁的求职门槛,不仅是对35岁以上职场人的一种偏见,更是对劳动力资源的一种浪费。这既不利于劳动者的就业和再就业,也容易加剧职业焦虑,有碍社会健康发展。
“35岁职场门槛”当破矣。相关部门应完善公平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倡导各行业打破不合理门槛,消除年龄歧视,让每位劳动者都有通过勤劳奋斗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用人单位应树立科学开放的用人观念,根据岗位需求和技术要求选贤举能,而非盲目“一刀切”。相信在一个公平的职场环境中,社会的“中坚力量”定能人尽其才,大放异彩。(宁实平)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