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代表委员齐支招

随着互联网在未成年人群体中的加速普及,未成年网民规模不断扩大,随之产生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未成年人网上违法犯罪、利用网络侵害未成人犯罪等问题日益突出。那么,如何防范孩子们沉迷网络世界?代表委员齐支招。


目前,未成年人的用网行为存在哪些问题和特征?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监事长、北京金诚同达(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方燕:未成年人使用网络呈现出触网低龄化、使用网络日益深化等特点。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未成年人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强大工具,也让其暴露在各种危机和风险中,网络游戏沉迷、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欺凌、网络消费陷阱等相关社会新闻屡见不鲜。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迎新:很多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导致隐私和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日益突出,极易引发电信诈骗、恶意骚扰、网络暴力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导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原因有哪些?

方燕:当下,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智能设备在未成年人中迅速普及。一些智能设备的内置游戏存在诱导消费行为,部分App有信息泄露风险,甚至包含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很多未成年人不具备理性辨别和自我保护能力,网络素养亟待提升。一些家长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缺乏有效监管。此外,对发布在海外平台的侵害未成年人信息,无法做到有效制止。

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李迎新:加强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在网络空间的保护至关重要。除了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自身应当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外,针对这些侵害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还应当推进专门立法,加大打击力度,同时,也要规范信息处理者的行为,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

方燕:2024年1月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要求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者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提供未成年人模式或者未成年人专区等,便利未成年人获取有益身心健康的平台内产品或者服务。

互联网行业须主动把未成年人保护端口前移,积极履行平台责任,主动建立自律机制,严格审核机制。明确网络平台以及网信部门的管理责任,对管控不当的行为进行处罚。要明确网络保护的责任主体以及相关法律责任,推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我国要尽快建立全球数据监管执法协同平台,给未成年人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