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回应“一老一小”所需所盼

  • 2024-03-06 18:15

为全面推进妇联组织深度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促进巾帼志愿服务制度化、项目化、常态化、精准化、便利化、品牌化,南宁市妇联成立南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巾帼志愿服务队,围绕思想引领、文明城市建设、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妇女儿童维权、关爱“一老一小”,常态化开展巾帼志愿阳光行动,努力打造“朱槿之约”巾帼志愿服务品牌,为美丽南宁建设助力添彩。在巾帼志愿“阳光站”的示范带动下,巾帼志愿者回应“一老一小”所需所盼,开展各具特色的巾帼志愿服务活动,为妇女儿童和家庭办实事、解难题。截至目前,示范带动建设巾帼志愿阳光站137个,组建巾帼志愿者阳光服务队2000支,在“桂志愿”注册登记的巾帼志愿者20万,每年开展巾帼志愿服务近万场次。全市已建立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巾帼志愿服务组织网络。

近年来,南宁全市巾帼志愿服务组织体系逐步优化,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服务项目持续开发,志愿服务工作如火如荼开展。市妇联以助老护童为主要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一老一小”巾帼志愿阳光行动,不断深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项目,提升服务品牌,打造出“代理妈妈”“环保妈妈”等响亮服务品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南宁市妇联以村(社区)妇联主席和村妇女小组长为骨干力量,在乡镇、村建立巾帼志愿服务队,立足社区、面向家庭,积极参与关心关爱、移风易俗、普法维权、心理辅导、化解纠纷、扶贫济困等服务。聚焦“一老一小”所需,回应老人儿童所求,强化对广大妇女的引领、联系和服务能力,努力延伸服务触角,积极培育服务队伍,大力拓展服务项目,精心打造服务品牌,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专业化、项目化、品牌化、常态化,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贡献巾帼力量。

针对孤寡、独居、高龄、重症等老人,以科技助老、文化助老、健康助老、生活助老为主要服务方向,多维度为老人提供服务。市妇联巾帼志愿服务协会组织志愿者主动与社区网格员对接,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以解忧、解烦、解闷、解难为目标,进行结对帮扶。巾帼志愿者开展“日常代办”让老年人就近少跑腿,开展“交通科普”让老年人出门更安全,开展宣传反诈让老年人守住“养老钱袋子”,开展免费体检、文艺演出等服务实现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市妇联巾帼志愿服务协会动员巾帼志愿者开展“把爱带回家”关爱活动、防溺水防性侵等安全教育活动,发动妇联干部、妇联执委、村妇女小组长走进留守儿童家庭,常态化提供亲情陪伴、课业辅导、素质拓展、自护教育、心理辅导、文化生活等精准服务。

宾阳县中华镇的巾帼志愿者们争当“代理妈妈”,与农村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结对,目前“代理妈妈”的志愿服务队共有成员140名,“代理妈妈”们遍布5个村委(社区)10个自然村,累计结对关爱500余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代理妈妈”通过开通亲情视频、入户走访、帮扶慰问、课业辅导、心理疏导等形式推动结对关爱工作。“代理妈妈”队伍的创建改变了留守儿童单调和乏味的生活,她们把责任和爱心打磨成一块块坚硬的基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铺出了一条充满温馨、充满爱意的阳光之道。中华镇“代理妈妈”党支部采取“五个一”办法,扎实有效推进全镇留守儿童工作。即成立一支志愿队伍、建设一个温暖阵地、制定一套合理制度、构建一个坚强后盾、建立一个创业基地。她们在与留守的孩子接触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促进了“代理妈妈”的仁爱之心,帮助了留守儿童,温暖了家庭,和谐了社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南宁市妇联综合利用巾帼志愿“阳光站”、文明实践站(所)、妇女儿童之家、社区(村)综合服务中心(站)等公共服务机构的场地建立家长学校,打造家庭教育阵地,实现家长“有地方可去”。接下来,市妇联将推进巾帼志愿“阳光站”家长学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模式,将家长学校打造为父母成长、促进家庭和谐的坚强阵地。

在推进南宁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面,市妇联将儿童友好理念、适儿化、适老化概念融入巾帼志愿“阳光站”建设。巾帼志愿者们充分利用“阳光站”阵地特色,以“儿童友好”为主题,积极开展“巾帼护成长”“巾帼暖童心”等活动,助力儿童平安健康快乐成长,营造大力关爱服务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

南宁下一步将鼓励和支持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在发挥妇联干部、妇联执委、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先进典型主导力量的同时,吸纳专业人才,鼓励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建立以基层妇干为主力、专业人士为骨干、先进榜样为引领,家庭群众为基础的多领域参与、多元化服务的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以女性为主体、男性共同参与的巾帼志愿者队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