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陈艳华)3月27日,记者从2023年广西海洋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全区海洋生产总值达2568.4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2022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海洋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呈现基础稳、活力强、后劲足的良好态势。海洋经济对广西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4.2%,成为拉动广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蓝色引擎。海洋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9.7:27.6:62.7,第三产业成为海洋经济的新亮点。
图为发布会现场。记者 陈艳华 摄
海洋优势产业巩固提升。海洋旅游业强劲复苏,北海银滩、涠洲岛、钦州三娘湾、防城港白浪滩等重要景区节假日接待游客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沿海三市累计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3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35.7%。全区海洋旅游业增加值达475.7亿元,已赶超疫情前水平,海洋旅游业连续6年成为广西海洋经济第一大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继续加快发展,海洋旅客周转量同比增长310.8%,海洋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5.3%。海洋渔业保持平稳增长,海水产品产量220.79万吨,同比增长3.5%。海洋工程建筑业重大项目持续发力。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全线开工建设,“天鲸号”超大型绞吸船进入运河入海口近海段施工。海洋船舶工业延续快速增长态势,2023年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5%。
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不断培育壮大,防城港市加快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北海兴龙生物制品诊断试剂产品国内行业市场占有率高达八成,2023年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海洋电力业发展实现新突破,2023年海洋电力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6%。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不断加快,中船、远景、锦峰等重点企业在钦州形成了广西首个海上风电全产业链装备基地。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投产,防城港核电3号机组正式商运,国投钦州电厂三期1号机组并网发电,沿海地区企业海水利用量同比增长23.4%。
海洋科技赋能动力持续增强。累计认定海洋领域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合作基地等33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成立中国—东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海洋遥感中心),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地理信息与卫星遥感应用服务高地。广西首个海洋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慧渔场养殖装备项目启动实施,中国科学院“海基一号”项目完成选址,2023年海洋科研教育增加值达125.0亿元。海洋技术、海洋信息、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业态加快培育,2023年海洋公共管理服务增加值达214.7亿元。
发布会透露,2023年,广西依托海洋资源禀赋,发挥“三沿三连”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海洋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9.4%,较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下一步,广西相关部门将扎实推进向海经济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山海统筹、陆海联动,做强做优“蓝色产业”;坚持项目为王、项目带动,加强协调服务、做好要素保障,多措并举推进海洋重大项目建设,为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加快建设海洋强区。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汤洁葵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南宁云账号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