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县甘棠镇:小小手工花串帮助村民走出就业致富路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唐艺文 通讯员 韦德明 黄智美)花朵是生活中美好的象征,一朵朵花通过精巧的编织便形成一串串精美的花串。在甘棠镇那冷村有这样一位村民,她身患疾病,却依然坚持工作,通过小小手工花串走出就业致富路。

王炳庭是甘棠镇那冷村的一名脱贫户。2016年,他因患鼻咽癌,致使生活陷入困难,在镇党委政府、村党总支部的帮助下,他获得了村内公益性保洁员岗位,后到泉南高速甘棠停车区做保安,增加了收入,后经过积极治疗,身体逐渐康复,2019年12月顺利摘掉了“贫困帽”,迎来了好日子。

2023年7月,王炳庭在那冷村委田陈村创办了第一个串花手工作坊。“2022年,我是跟重庆老板做手工串花,后来因老板不做了,我就主动对接了原供货负责人,接手过来创业当老板。”谈及自己的创业经历,王炳庭感触良多:“当初租作坊的事情得到了村党总支部书记黄中仁的帮助,村里的党员也积极主动帮忙宣传,一传十,十传百,从刚开始的我们找工人到现在都是工人找我们,作坊点从无到有,再到现在的小有规模,我们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把一片片花瓣串成一朵朵象征幸福的花朵。”

经过两年多的创业拼搏,王炳庭和另一个合作伙伴两人在甘棠镇、露圩镇辖区创办了十几个手工串花作坊,货源种类有小奇花、玫瑰花等十多种,作坊遍及甘棠镇辖区下的那冷村委、那河村委、邓村村委、甘棠社区、南桥村委等10多个村委,给村里面的80、90岁的老人、宝妈、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了就业的岗位,还提供了送工上门服务,总共带动了300多人就业(其中脱贫户、监测户10多人)。

“每天我都要到各个手工串花点教她们怎么串花,手把手示范怎么串出来的花才算合格,每天都要仔细检查串好的手工花质量,并清点每天串花的种类和数量,按照时间节点安排工人和时间,按时按质按量把货交到工厂负责人手中。忙的时候,下午2点都吃不上午饭。但正是因为讲质量讲诚信,我们货源一直充足稳定。”王炳庭说道。

走进那冷村手工串花作坊的一间房间,记者看到肢体残疾的李英芳靠着仅有的一只手在串花,手指灵活的在花瓣与花杆上来回动作,很快一朵向日葵花就成型了,她的同伴在旁边给她串好的花贴上标签,两人协调合作,相互配合,一枝象征着坚强的向日葵花就展现在我们眼前。“我是农闲的时候就过来串串花,串得多收入就多,每个月大概能有个1000多块钱,在家门口就能工作,既能方便照顾家里,又能增加收入。”她的同伴笑着说。

“拼搏至今,手工串花作坊越办越多,遍布的村委越来越多,工人也越来越多,这些小成就都离不开那冷村党总支部的支持,也离不开这些党员群众对我创业的支持,感谢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我渡过难关。接下来,我还要继续带动更多的群众就业增收,尽我的绵薄之力带她们走上一条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王炳庭对未来充满信心。

据甘棠镇党委书记虞桂英介绍:“近年来,甘棠镇为促进低收入群体稳就业稳增收,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一是通过采取引进魏派食品等企业、积极争取衔接资金建立八合村委旺龙村委自动化桑蚕养蚕基地等措施,大大增加就业岗位,并动员群众到本地企业应聘,实现家门口就业。二是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促进求职者和企业有效对接,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三是持续举办新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重点对有劳动能力且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脱贫户、监测户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不断提高群众创业就业技能,进一步增加其就业机会。四是积极落实扶贫小额信贷等政策,扶持有能力、有意愿的脱贫户、监测户自主创业。”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黄登

(作者:唐艺文 韦德明 黄智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