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乡村车间“鼓”起群众“钱袋子”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邓玲 通讯员 卢丰 黄爱萍 覃柳霓)时下,上林县各乡村生产车间正处“忙碌模式”,争分夺秒抓生产、赶订单,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

“我搬到安置点已经有两年半时间了,如今在南宁市中禾箱包有限公司塘红生产车间做办公室后勤工作,每个月能赚上3000多块钱,小孩读书也很方便,在这工作又靠近家,觉得挺好的。”上林县塘红乡安置点居民黄少敏高兴地说。

3月22日,记者走进在南宁市中禾箱包有限公司塘红生产车间内,看到好几十台缝纫机整齐排列,“哒哒哒哒”的缝纫机声响个不停。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穿针引线、缝盘,在各自的缝纫机前忙着缝制箱包。

南宁市中禾箱包有限公司塘红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工作

这里的工人大部分为周边的居民,在这工作他们不仅能照顾家庭,还能通过纺织工作练就一门手艺,每月能为家庭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我来到这个厂做工3年了,做的是车缝工艺,之前在广东也是做纺织的,那里离家远就回来了,这里工资是计件的,我每个月大概2000多元。”员工黎彩灵说。

南宁市中禾箱包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上林县明亮镇明澄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占地20000多平方米,是上林县通过粤桂东西部协作引进的生产各类高档箱包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是一家生产各类中高档箱包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热销海内外。如今拥有明亮镇、塘红乡、镇圩瑶族乡、三里镇、西燕镇、乔贤镇、象山乡村振兴产业园7个就业帮扶车间。

“哐、哐……”记者循着声音来到塘红安置点的另一个工厂——上林县塘红恒鑫电子厂里,工人们正在各自的操作台上忙碌着,绕线、包铜箔、焊锡、点胶……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

上林县塘红恒鑫电子厂的工人正在工作中

据了解,上林县塘红恒鑫电子厂于去年12月在塘红安置点建立开厂,该车间主要以加工手机喇叭产品为主,技术要求不高,简单易学易上手,已经吸纳了当地20余名女性就近务工,产品主要是销往海外。

上林县塘红恒鑫电子厂管理员韦凤香说:“我们电子厂开工到现在快4个月了,选择在这里建厂主要是招工方便,现在我们工厂有20几个工人。工资是计件的,上班时间比较人性化,很适合宝妈和需要照顾家庭的人员。”

“我是去年开厂的时候就来了,我觉得这份工作上手比较容易,我一天可以赚几十块钱,熟练后每天可以赚100块钱以上。”员工蓝小燕信心满满地说。

在塘红安置点的弄陈村帮扶车间塘红安置小区分车间里,员工正在分工合作制作加工仿真花。只见她们动作娴熟地把花瓣、花蕊、花杆等迅速地组合起来,最后将每枝花打捆成束装箱,一束束漂亮的仿真花就制作完成了。

“自从2020年弄陈村在安置点建立分厂,老板一直发货给我们做,订单很稳定,做仿真花工作不难的,我们一看就会做了。”弄陈村帮扶车间塘红安置小区分厂管理员蓝小丰对能在家门口做事表示很满意。

据了解,广西桂茂工艺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仿真花等产品,所需场地不大,对工作人员技术要求也不高,非常适合有零散时间的群众从业。这个企业先后在塘红乡村庄设立了不少手工加工车间,让部分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

上林县塘红乡塘红社区驻村第一书记黄俊霖说:“现在我们塘红社区安置点周边一共有5个就业车间,年创收20多万元,现在共带动群众就业200多人,其中脱贫户100多人,安置点就业群众80多人,目前为止我们各个车间用工还是不到满工状态,未来主要还是要以引导各村民都到这个生产车间来参加务工增加收入。”

这些乡村就业车间正慢慢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股重要力量。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汤洁葵

(作者:邓玲 卢丰 黄爱萍 覃柳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