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假期首日,南宁市墓园迎来祭扫群众约20万人次
鲜花书信寄托哀思 绿色祭扫风清气朗
昨日(4月4日)是清明节假期首日,南宁市各大墓园迎来祭扫高峰,入园祭扫群众约20万人次,其中绿色祭扫约10万人。园区疏导车辆数近3万辆,投入服务保障人员1637人。市民入园祭扫井然有序,道路和园区内未发生拥堵情况。
民警通过“地空联勤”及时疏导墓园周边交通。通讯员 吴定敏 摄
镜头一 青龙岗长安园:轻装上阵从容祭扫 祭品少了思念不减
昨日上午8时许,市民朱先生在青龙岗长安园大门正对面停车场停好车,手捧一束鲜花从容下车。“我是来祭拜父亲。”朱先生说,因母亲腿脚不方便出行,这两年都是他带着母亲栽种的鲜花前来祭拜父亲。
一束鲜花寄哀思。记者 宋延康 摄
像朱先生这样从容祭扫的市民不少。记者在园区内走访时看到,鲜花、糯米饭、水煮肉、水果、少许纸钱香火等成为市民扫墓主打祭品。“祭品虽少,不代表对她的思念少。”来扫墓的陈同学表示,奶奶生前性格开朗豁达,时常告诉孙辈“只要把自己生活照顾好,就是对他们这些老人的宽慰”。
青龙岗长安园,停车场几乎停满前来祭扫的车辆。道路交通畅通有序,未出现拥堵。记者 黄敬敏 摄
“上周末,长安园已经迎来第一批祭扫群众。”南宁市青龙岗长安园工作人员介绍,上周末已经分流一拨祭扫群众,但4月4日正清明日的上午8时许,园区内已经停满了祭扫群众的车辆,当日第一波祭扫高峰出现在9时至10时期间。
工作人员提醒,祭扫群众可采取错峰出行方式入园。根据天气预报,清明假期天气多变,尤其是年长的群众开展祭扫时间不宜过长。如遇到身体不适,可寻求园区帮助,及时就医。
镜头二 南宁市殡仪馆(望州岭服务区):“时光信箱”新服务 市民写信寄哀思
上午10时许,在南宁市殡仪馆(望州岭服务区),马路两边、停车场停满了车,前来祭祀的人群络绎不绝。虽然车多人多,但现场秩序井然。在生肖祭祀区,循环播放着倡导市民低碳、文明祭扫的提醒。
市民低碳、文明祭扫。记者 叶子榕 摄
鲜花祭祀区里,市民一家老小在桌子上摆上鲜花,共同追思逝去的亲人。除了年轻人,不少中老年市民也选择以一束鲜花祭扫亲人。市民李大爷简单提着一个小袋子就来了。他说,老伴生前喜欢鲜花,最爱吃的水果是橘子,今年他就从简带着一束鲜花以及几个橘子前来祭祀以表哀思。
南宁市殡仪馆(望州岭服务区)推出“时光信箱”新服务,市民可写书信寄托哀思。记者 宋延康 摄
除了设置鲜花祭扫区,印有“时光信箱”字样的寄信箱格外醒目。这是今年清明期间,南宁市殡仪馆(望州岭服务区)新增的一项祭祀服务。通过“时光信箱”,市民可以把对已逝亲友的思念通过信件、卡片的方式表达出来。工作人员收集后,会统一进行焚烧。这种文明环保的祭祀方式既能体现出人文关怀,也能更好地承载亲情和思念。
记者发现,很多市民都欣然接受了这一文明低碳的祭祀方式。“我非常支持政府倡导以献花、‘时光信箱’等方式寄托哀思,缅怀逝者。”市民文女士说,今年她把想对外婆说的话和思念全写在信上,投入了“时光信箱”。其实,什么方式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表达自己思念亲人的心情。
园区还设有志愿服务点,为市民提供免费的饮用水和医疗保障。南宁市殡葬服务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腿脚不方便的市民如需到现场祭祀,园方还可以提供车辆接送服务。
此外,记者注意到,携带香火前来祭扫的市民也自觉地遵守园区要求,待香火燃烧完毕后将熄灭的灰烬倒入指定区域,做到祭扫区域火熄人离,离开前还将杂物清理干净。
镜头三 佛子岭公墓:鲜花代替鞭炮香火 烈士丰碑激励前行
中午11时许,在南宁佛子岭公墓外围,前来祭扫的车辆较多,均能遵守园方单向通行安排,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进入园区,交通秩序井然。
在佛子岭公墓,前来祭扫的群众络绎不绝,现场井然有序。记者 叶子榕 摄
在祭扫区域,携带香火的市民遵守园内要求,在园内领取或租用铁桶,在桶内点燃祭祀用品,待香火燃烧完毕后将熄灭的灰烬倒入指定区域,做到祭扫区域火熄人离。此外,市民在离开前还将杂物清理干净,装袋后集中丢弃到园方设立的垃圾临时处理点。
鲜花是主打祭祀用品。记者 黄敬敏 摄
记者看到,不少市民以鲜花代替鞭炮、香火,用花香寄托对故人的哀思。园区内的祭祀用品销售点十分忙碌,商家根据市民的消费需求准备了鲜花。市民挑选完毕后,商家贴心帮忙修剪枝叶。
一位经营者表示,由于文明、绿色祭扫的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市民以鲜花代替香火,近几年来鲜花的销量不断上升,当天上午他就卖出了几大桶鲜花。据了解,为了满足市民祭扫需求,销售点准备了充足的鲜花,以供大家选购。
市民自发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献花。记者 黄红锦 摄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市民祭奠亲人后,还自发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庄重地献上一束鲜花。有的还留下几颗糖,告诉先烈们如今的生活如糖果一般甜蜜。一位带着孩子来给革命烈士扫墓的市民说,要通过实际行动,让孩子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记者 彭媛媛 蒋爱云 苏昭宇)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汤洁葵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