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州市校椅镇:激发乡村治理高效能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春日时节,漫步花乡大地,感受乡村蓬勃朝气。

午后,驱车驶过横州市校椅镇石井村,茉莉花香氤氲萦绕,花田里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村中道路干净整洁,庭院错落有致,睦邻友好和谐……“小乡村”里的“大变化”生动展示着横州市校椅镇“五园共建”的亮丽答卷。

校椅镇石井村。黄汝德 摄

近年来,校椅镇坚持在强化组织引领、强化以花为媒、强化乡风文明的工作思路上下功夫,探索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模式,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形成“人和居美新家园、发展壮美新花园、生活甜美新田园、环境优美生态园、乡风淳美新乐园”的五园共建新局面,助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强化组织引领 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时下,走进校椅镇凤新村,入眼的是一排排别致的农家楼房,干净整洁的道路通往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花园、果园、菜园绿色美丽,搬迁到这里的127户550名村民过上了更加出彩的生活……

凤新村新貌

凤新村是个移民村,从过去“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垃圾靠风吹”到如今的整洁有序、产业兴旺、文明和谐,凤新村的巨变,得益于校椅镇坚持以基层党建为统领,着力夯实基层党建堡垒,构建“党建+治理”模式。

校椅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引领作用,推行“一组三会”自治管理机制,即建立自然村党组织,成立户主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做到村内事务众商众议。创建校椅镇“有花好说”基层治理品牌,把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法治等建设纳进村规民约,推行屯级协商制度,使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同时,坚持法治保障,建立“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警”“巡回法庭”工作机制,引导政法力量下沉到乡间地头,面对面解决群众诉求及难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完善村级网格管理员体系,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形成三级联动治理体系,积极参与为民服务、矛盾调解、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不断提高治理服务体系,校椅镇村两级调委会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36起,调解成功率为90%,群众满意度达100%。

强化以花为媒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位于校椅镇的中华茉莉园,万亩茉莉花经过修剪后已经长出绿油油的叶子,静待花开采花时;茉莉虽未绽放,却早有游客走进花田,感受春日气息。

中华茉莉园。黄波 摄

校椅镇立足茉莉花拳头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升级版。一产围绕“花海”主题,数字科技齐赋能。持续实施全域茉莉花种植面积卫星监测、图像识别测产、自动化扫码灌溉、智慧农事管控等数字化项目,统防统治等项目,花的品质和亩产不断提升,2023年横州茉莉鲜花每斤最高价达43元,比去年的22元增加21元,创历史新高。健全“一村—企”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升级发展,全镇累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个,产业园2个。

二产围绕“1+9”主题,延链补链聚集群。2023年,引进茉莉花茶、饮品等4家加工企业,2家甜玉米加工企业,招商引资签约资金2.25亿元,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位于校椅镇的茉莉极萃园花馆、花街已建成,具有茉莉花文化宣传、系列产品展示等功能。此外,茉莉极萃园还成功引入了香茹怡茉茶业、清雷茶业、茶虞子茶业、福建春伦、广西六福堂茶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游客走进茉莉极萃园可以看到各种茉莉花延伸产品,提升体验感。

三产围绕闻香之旅,深挖文化强IP。重点打造茉莉文旅小镇项目,建成中华茉莉园花海景观项目、花农工作亭100个,莲石湖健身环湖步道等设施建设,中华茉莉园景区不断得到升级改造,助力中华茉莉园成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围绕茉莉花“1+9”产业链,建设广西顺来茶业有限公司茉莉花展览馆,开展茉莉茶加工、茉莉花文创、茉莉花香精提取等科目研学体验,通过“产学研+农文旅”深度融合方式,赋予茉莉花产业新的业态能量。

强化乡风文明 加快乡村建设步伐

硬化的水泥路,通组达户,阡陌纵横,校椅镇龙省村的村民走上了硬化路,吃上了自来水,村上建起了文化广场、便民超市、卫生服务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现在家家户户动手,精心装扮庭院,美化家园,提升全村‘颜值’。”村民黄德辉骄傲地说。

这是校椅镇坚持乡村为农民而建,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组织带动农民人人动手,建设家园,推动乡村建设降成本、提质量的成果。

加强公共服务提升。校椅镇利用2023年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通村、组硬化路项目4个,公共照明项目2个,实施水库移民道路硬化项目4个。通过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实施项目48个,革命老区项目10个,道路硬化项目16个,路灯安装项目23个,美化亮化项目2个,文化活动中心1个,项目总投资1357.8万元,财政奖补资金966.8万元。优先支持涉及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新建4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

推进人居环境提效。校椅镇发挥村党组织、党群理事会等宣传引导作用,召开村民理事会、户主大会和乡贤会充分调研村情民意,各村将符合群众愿望的乡村建设项目进行共建共管,推动“三清三拆”、道路、小型灌溉设施、农村公共文化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

该镇还坚持德治润心,倡行文明乡风提质,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志愿者等评先创优表彰活动,努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实现22个村“爱心积分超市”全覆盖,引领文明乡村新风尚。(李宗俊 苏寒梅)



(作者:李宗俊 苏寒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