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展非遗之美 同奏交流乐章——第二届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在南宁启动

南宁云—南宁日报讯(记者 吴潇)4月12日,第二届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在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启动,活动将持续至4月18日。中国黑龙江、贵州、新疆、内蒙古、海南等17个省(市、自治区)与东盟6个国家的共88项非遗项目,以及广西区内的27项非遗项目汇聚非遗周,323位非遗传承人亮相,一系列精彩活动将在“三街两巷”、新会书院、邕州剧场、人民剧院等场所精彩推出。

4月12日,第二届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在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启动。   记者 叶子榕 摄

赣南客家擂茶、雕花蜜饯、越南手工藤编工艺品、柬埔寨丝绸纺织服装配饰、西湖绸伞、壮锦制品……在中国—东盟非遗大集市上,来自东盟国家和国内各地的非遗美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每个展位都聚集了较高的人气。“我制作手工藤编工艺品已有50年时间。今年是我第二次参加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每一次来到南宁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希望以后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来南宁展示越南手工艺品。”越南手艺人阮文静告诉记者。

开幕式上,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良庆嘹啰山歌《幸福嘹嘹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常德丝弦《新时代的新事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粤剧和邕剧行当展示《邕城戏韵》等节目精彩纷呈,柬埔寨、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的艺术家们带来的多彩东盟节目串烧丰富有趣,现场观众看得很开心,发出阵阵喝彩。

在随后开展的中国—东盟非遗展演上,广西民歌《壮族三声部民歌》、舞蹈《壮族打扁担》、民族服装亲子秀《幸福嘹嘹啰》、内蒙古说唱《格萨斯尔》、黑龙江民歌《鄂伦春族赞达仁》、湖南洞庭渔歌《特特歌》、陕西民歌《陕北民歌》、贵州民歌《侗族大歌》,以及柬埔寨、泰国、缅甸、越南的艺术家们带来的魅力东盟系列表演接连上演,精彩纷呈。由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的孩子们带来的民族服装亲子秀《幸福嘹嘹啰》获得现场观众的赞赏,带队老师黄韧雪告诉记者:“这个节目由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参加,在身着壮族服饰进行展示的同时,孩子们还会展示由自己独立完成的民族刺绣作品。这是一个引导孩子们参与和传承非遗的好方式。”

据了解,第二届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以中国和东盟灿烂多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开展开幕活动、中国—东盟非遗大集市、中国—东盟非遗展演、中国—东盟非遗主题交流展示、中国—东盟非遗进校园成果展等,实现非遗保护多种形式的立体展示,搭建中国—东盟携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保护与传承的合作交流平台,为2024年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增光添彩。

编辑:汪峰屹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黄登


(作者:吴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