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云—南宁日报讯(记者覃雨轩)4月14日,第二届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之非遗大集市继续在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布展。
雕花蜜饯、越南面塑、壮族刺绣、扎染、点米成画……现场,来自东盟国家和国内的非遗美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非遗传承人展示技艺流程,吸引众多市民游客的目光。
“这是纯手工刺绣的手包,上面绣有‘飞鸟’‘吉象’‘青蛙’等富有壮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纹饰,图案设计抽象而别致,融合打籽绣、插指绣、平绣等多种针法。”在壮族刺绣展位,壮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代传承人蓝茜介绍,她在保留传统壮绣精髓的同时,巧妙地融入当代美学元素,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让这一非遗精品焕发新活力并传承下去。
在雕花蜜饯展位,手艺人手中的刻刀如同灵活的舞者,在蜜饯上轻盈跳跃;在越南面塑展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卡通形象生动有趣,展现了越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没想到在‘三街两巷’能欣赏到这么多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东盟各国的非遗技艺和手工艺品,真是令我大开眼界!”湖南游客罗女士说,从非遗剪纸、刺绣到陶艺、扎染,令她目不暇接。
在非遗进校园“我是非遗小传人”成果展上,南宁市20所学校的演出和展示尽显“小传人”的风采。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幼儿园展位上,各式各样的植物拓染作品吸引了小朋友们的关注。“哒……哒……哒……”只见孩子们拿起小锤,以植物的根、茎、花、叶等为天然染料,经过固色、布局、敲打等步骤,将植物中流出的汁液原色拓印在帆布、画纸等物品上。“这种学习方式非常好,让孩子们有机会体验非遗技艺。”家长张女士说。
南宁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带来的“点米成画”“三角插折纸”作品展示也十分吸引人。“非遗技艺融入课堂,我们觉得很有趣。”“不少参观者夸赞我制作的‘点米成画’作品,我对未来传承和发扬非遗技艺更有自信了。”学生们兴奋地向记者分享道。
“学生发挥专业特长,结合专业特色自主设计图案,彰显了非遗剪纸与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交织的魅力。”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非遗剪纸社团负责老师温柔表示,学校每周会邀请非遗剪纸传承人钟昀睿为学生上课,激发学生对非遗的热爱和兴趣,在实践中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编辑:陈艳华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黄登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