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围绕“新质生产力”的热议正酣,向“新”求变正成为中国奔跑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的关键词。向“新”而行,蓄能未来,纵观九州大地,传统产业纷纷在创新升级中实现质变和蝶变,“高”与“快”的亮眼数据令人振奋,这片充满了创新、创意的热土上涌现出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观棋,心有全局;落子,精细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并非赶大集般地热闹一阵,我们既要枕戈待旦、起而行之,又要拿出跑马拉松的韧性来。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计,是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放弃传统产业,更不能把新质生产力当作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依样画葫芦,只搞单一模式的“高大上”,而是要因地制宜,避免盲目跟风,在对本地情况有清晰规划和清楚认识的前提下,依托当地资源禀赋进行多业态地发展,加大创新力度,引导产业升级,深刻理解当下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尽可能规整碎片化空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腾出广阔天地,育好新质生产力的“地方版本”。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人才是决胜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硬核”的人才队伍的支撑和推进,除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城市管理者更应该“栽好梧桐树”,在“引凤来”以后,给予人才队伍最大的帮助和扶持,让“高精尖”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放光彩,充分释放潜力、尽情施展才华,持续发力“硬科技”,让人才成为发展的强劲而又源源不断的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场“大考”,既比拼速度又比拼耐力,在这条赛道上,每个城市管理者都应举全市之力,汇聚起推进创新发展强大合力,往更高的山峰冲刺,朝更远的蓝海扬帆。(宁实平)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