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实平】读懂“电子父母”爆火背后的情绪需求

最近两年,“电子父母”开始在网络上出现,这些长辈年纪的视频博主以“父母”身份出现,在网上与年轻人互动。有网友会把自己在生活、工作、情感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发到评论区,求“爸妈”解心宽;也有网友把自己的隐私经历拿出来跟“爸妈”分享。(据《北京青年报》)

“电子父母”之所以成为年轻人的“宠儿”,关键一点是能够为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什么是情绪价值?在知乎的评论区,有个高赞是这样回答:“你工作受委屈了,找个人唠嗑,他说的话让你感同身受,然后心情好转,那你从他那里成功索取了情绪价值。”换而言之,一次沟通、一次对话甚至一次观看之后,如果能够得到快乐和满足,那就获得了情绪价值。

有异于朝夕相处的亲生父母,“电子父母”依托网络而存在,很大程度满足了年轻人对“理想父母”的想象——没有鸡毛蒜皮、爱恨情仇、批评指责,多以鼓励、安慰、正能量的内容输出为主。作为一种情感投射,并非说网友们真的就把“电子父母”当成亲生父母,但这种情绪需求的背后也折射了一定的家庭问题,这是更值得我们反省和深思的地方。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传统家庭结构逐步瓦解,再加上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群体性孤独”,年轻人的社会化、个体化特征越发明显。很多人越来越倾向于跟陌生人倾诉,而忽视了自己亲人的真实感受。我们在拥抱数字化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这种过度依赖网络导致的亲子关系冷漠。某种程度上,需要治愈的不止是年轻人,还有那些亲子关系不和谐的家庭。

正面情绪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正如很多网友反映的,被问题困扰的人们,更需要的是关怀和温暖,而不是具体的处理方法。在各种压力交织叠加的今天,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提供一些情绪价值,少一些自怨自艾、相互埋怨,或许是改善人与人关系的处世哲学。当然,年轻人也要学会理解父母,多与父母沟通,无论何时,血脉关系都是剪不断的,或许父母们也在期待一个“电子子女”呢?(宁实平)


(作者:宁实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