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人大:以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马山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强化监督实效,积极引导群众向善、向美、向好,为以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注入人大智慧和力量。

代表助力  移风易俗树新风。“以往办酒席,扣肉、鸡肉、羊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硬菜’,还有攀比的趋势,但是客人又吃不了那么多,既加重了主家的负担,又造成了浪费。”县、乡人大代表蒙巧灵介绍道,“实行‘减菜还礼’后,主家会主动归还一部分礼金给宾客。群众普遍反映现在操办红白喜事的支出比之前少了很多,平均每场红事节约经费1万元以上。”里当瑶族乡的“减菜还礼”,是马山县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马山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将“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等作为各级代表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提升履职能力的工作重点。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将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先后搬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小院等群众愿去乐去的“生活末梢”,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进村入户召开群众大会,引导各屯群众完善村规民约等,全县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祭祀等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环保监督   助力城乡风貌高颜值。“现在马山越来越美、环境越来越好,特别是村里,村屯道路干净整洁,饭后遛弯时还可以欣赏两旁的乡村美景,退休了我一定要回来养老。”家住南宁市区的黄先生回到位于白山镇兴华村的老家时,村里的变化着实让他眼前一亮。

近年来,马山县人大常委会围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听取审议年度环保目标完成情况等专项报告,开展《南宁市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执法检查,组织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人大代表在行动”移动城建环保监督随手拍主题活动。通过强有力的监督,推动800多件群众身边的生态环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助力马山县成功入选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督促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履职的同时,马山县人大常委会注重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仅2023年就组织发动全县11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参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5600多人次,覆盖全县85%以上的村屯,有力促进了城乡风貌改善。

主动作为  以法治保障乡村善治。“这条路我们盼了28年,终于通车了。非常激动,也非常感激。”周鹿镇武平村爱屯黄大爷一说起连接爱屯和廖添的屯级路,不由得感慨。俗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但是由于爱屯与廖添屯历史遗留的矛盾纠纷,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各种复杂问题,爱屯的通屯道路问题历时二十多年均未能有效解决。2023年9月,在人大代表、“三官一员”和贝侬的多次调解下,两屯矛盾终于化解,通屯道路也实现硬化通车。

据悉,自2022年起,马山县人大常委会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村基层法治短板突出、农民群众法治需求强烈等热点难点,在59个站点设立“人大代表+‘贝侬’”调解工作室,并结合警官、法官、检察官、司法助理员(简称“三官一员”)进站点联系代表服务群众活动,协调组织64名“三官一员”进驻16个站点与人大代表联合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权益保障、法律援助等服务群众活动,2023年有效化解矛盾纠纷558件。同时,马山县人大常委会还先后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八五”普法工作情况报告等,督促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督促开展“12·4”国家宪法日主题宣传、“普法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使法律法规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促进乡村治理水平和乡风文明大提升。(覃秀娟)


(作者:覃秀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