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隆安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导管室一名普通的护士,用热情和行动,践行着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南丁格尔精神。她每天穿梭在手术间,小小的导管室就是她的舞台;她默默工作在治疗台前,既是患者的守护天使,又是介入医生们的“左膀右臂”;她就是隆安县人民医院被称为“铅衣天使”的阮香妹。
“负重”前行 甘当“铅衣天使”
导管室主要为患者开展介入手术,手术时间争分夺秒,为了防御X射线带来的危害,她必须身着三十多斤重的铅衣、头顶铅帽、眼戴铅眼镜、颈部戴铅围脖,全副武装在手术室内来回奔走,协助医生安全快速地完成手术。由于长时间“负重”,足踝静脉回流不通,她经常会出现“大小脚”的情况,腰椎间盘也受到了一定影响,每次脱下铅衣都觉得如释重负。随着介入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的成立,介入手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优化了急性胸痛和卒中患者的诊疗流程,提高早期再灌注治疗率、缩短患者早期救治时间,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及诊疗费用。如今,介入治疗可实现对脑梗死、冠心病、心律失常、动脉夹层、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有效治疗。而介入导管室面对的不仅仅是择期手术,还有不断增加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急诊手术,全是危急重症,工作强度无法想象的大,抢救患者是常态。为了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开展介入手术,她不断加强理论和实践学习,到区内外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将所学到的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运用到工作中,并在工作中带动同事,使介入护理团队能更加默契地配合医生们顺利完成手术。
患者至上 与时间赛跑
介入导管室的工作性质是全天候备班,无论白天黑夜、周末节假日,她时时处于备战状态,随叫随到。“急诊心梗患者,启动导管室......”2023年春节期间,当人们正愉悦地享受着亲人团聚时光的时候,阮香妹接到了急诊手术的电话,一位患者因胸痛两小时来院就诊,心电图检查后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ST段呈“墓碑样”抬高。患者的病情十分危急,必须立即进行急诊PCI手术。意识到情况危急、刻不容缓后,她立即赶往医院,以最快的速度提前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药品、介入耗材。术中,她及时准确地传递器械,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当患者术中多次发生病情变化,出现室速室颤及心跳骤停,她总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提醒医生,然后迅速做出反应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在她的工作中,这样紧急的抢救例子数不胜数,而她不管是值班还是休息,只要接到电话,她都会立刻赶到手术室,全副武装“与死神战斗”。
精益求精 提升护理水平
介入护理不同于临床护理,也不同于手术室护理,它需要更加精细化的护理。随着介入患者的增多,病变越来越复杂,手术风险也在不断的增加,尤其是夜间急诊手术的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突发情况多。作为医生的左膀右臂,她处变不惊,有条不紊,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超强的预见应变能力和娴熟的抢救技能,配合医生进行抢救,使一个个危重患者转危为安,并且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从生理、心理等多角度全方位对患者进行专业化整体护理。虽然要站在DSA机头吸收大量的射线给药,甚至进行胸外按压、心脏电除颤等,但是每当将命悬一线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抢救回来,她都倍感自豪。那种抢救成功后无以言表的喜悦心情让她忘记了射线对身体的损害,忘记了铅衣的沉重,也忘记了被汗水浸湿的后背。
“能换回患者的生命,再苦再累也值得。”阮香妹说。射线下的“铅衣天使”,虽没有轻盈的翅膀,但是却能穿着沉重的铅衣在手术室内有条不紊地忙碌。面对紧张与繁重的工作,她总是报以微笑,给患者以温暖和鼓励。对于她来说,重的不是铅衣的分量,而是生命的重量,是患者和家属殷切的期望。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