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津大学的《相声艺术赏析》课走红网络,成为该校学生“秒杀”的热门选修课。在广西,不少高校也有自己的“宝藏课程”,比如广西大学的潜水课、贺州学院的户外运动课、广西民族大学的水上“轻功”等等,这些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让人直呼不想下课。
“宝藏课程”好在哪?重在实践,好玩实用又接地气,这是其一。拿户外运动课来说,老师带学生到户外露营,教他们怎样在野外就地取火、做饭,同时传授野外生存技能。学生既能学到旅游体育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能品尝自己做的窑鸡、竹筒饭等美味佳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何尝不是教育的真谛呢?
结合地方特色,助力文化“破圈”,这是其二。近年来,社会大众越来越关注素质教育,紧跟时代步伐、立足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也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体育课程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越来越多的高校在体育课上下足功夫。
广西民族大学将独竹漂的教学引入民族体育课,让学子们体验水上“轻功”的乐趣。河池学院把独竹漂和舞狮等民俗文化相结合,推出了“独竹水上漂之舞狮版”,在互联网上迅速出圈。越来越多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在传承中得以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宝藏课程”之所以宝藏,不仅仅是因为获得了学生的认可,更在于潜移默化中促进了文化的传承。
对于高校而言,冠以“宝藏”之名本身就是一种实打实的肯定。当下,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吸引力日渐式微,各地高校应该致力于开拓更多的“宝藏课程”,让学生爱上上课。这不止是学子的期待,更是教育事业的本义。什么样的课程能吸引学生?怎么样教育方式能让学生不愿下课?如何让学习和娱乐实现有效平衡?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常思常新、永无止境的课题。
当然,要让课程出圈并非一日之功,“宝藏课程”的背后,必然凝聚着高校老师们的不断探索和不懈努力。“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期待这样的“宝藏课程”更多一些。(宁实平)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