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西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在南宁启动

2024年广西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在南宁启动

市民学逃生技能 小小绳结作用大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晚报讯(记者 韦薇 通讯员 马瑛)今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由自治区减灾委员会主办的2024年广西防灾减灾宣传周暨广西应急使命·2024——百县千村万屯(企)应急演练启动仪式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活动现场,市民学习逃生绳结的系法等多项逃生技能,观看无人机、雷达生命探测仪等高科技防灾减灾救灾装备,一起学习防灾减灾常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救援车辆装备展示吸引市民驻足围观。记者叶子榕 摄

当天,广西消防救援队伍、广西机动队伍、中国安能一局、红十字会等部门单位通过悬挂横幅、设立展板、发放防灾减灾宣传资料、有奖问答、VR体验、打卡签到等形式,集中向社会公众普及防灾减灾救灾知识与自救互救技能,集中展示一批高精尖专业应急救援装备。

“在山地如发现水流湍急、混浊及夹杂泥沙时,可能是山洪暴发的前兆,应立即离开溪涧或河道。”……发生火灾、地震、洪水时,我们该怎么做?在活动现场宣传区,市民咨询的各种问题得到了专业的解答。工作人员告诉大家,了解灾害发生特点,掌握应急逃生、自救互救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临危不乱、沉着应对。

“如果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从中间位置爆裂,说明质量有问题。”另一边,消防宣传人员通过多个爆裂的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举例介绍,告诉市民如何正确挑选有质量保证的灭火器。

市民学习如何挑选二氧化碳灭火器。记者韦薇 摄

绳结是消防救援中常用的工具之一,不仅用于自救、营救被困人员,还用于搬运各种器材、拽拉障碍物等。当天,多名小学生在现场学习常见实用的绳结打法,认识到小绳结在关键时刻如何保命。黄先生与儿子细心听课,并尝试用绳子打了三个绳结。他说:“通过学习绳结打法,不仅可以让孩子学到生活中的救命小技巧,在关键时刻保命,还能锻炼大脑思维,很有教育意义。”

父子俩学习打救命绳结。记者韦薇 摄

南宁市红十字搜救救援队演示讲解了各种逃生绳结的系法,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大家认真学习、反复尝试。心肺复苏等相关急救技能也广受欢迎。志愿者现场指导动作,并手把手教学,孩子们很快便掌握了心肺复苏急救方法。

现场最受孩子们喜爱的项目莫过于“真探实验室”。孩子们通过实验,了解了无“明”之火、会“发火”的喷雾等现象的原理,并学习自制简易灭火器。

另外,训导员带领搜救犬进行“服从训练”互动演示、森林灭火水泵架设喷水、挖掘机投篮、红十字应急救护展示以及气象、地震、消防VR、迷雾逃生等项目丰富多彩,市民边体验互动边学习防灾减灾常识。直升机、无人机、雷达生命探测仪、水下机器人等高科技防灾减灾救灾装备也来到现场,市民还可近距离参观60米高喷车、101云梯车等救援车辆,大饱眼福。

■相关链接

广西拥有专业救援队伍219支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据了解,2023年,全区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抗灾害、保民生,成功应对8轮强降雨、4次台风和3次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有效避免重大人员伤亡;科学高效处置森林火灾37起,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和重特大森林火灾;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救灾足额资金支持灾害救援救助,将灾害民生综合保险试点扩大到14个市50个县;全区受灾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倒塌房屋间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实现两位数大幅下降。

2023年,广西持续加强救援队伍建设与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全区拥有矿山、危化、森林消防和安能一局等专业救援队伍219支、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15个支队和122个大队、社会力量48支、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伍1501支和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1.64万支,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和演练2万多次,储备各类抢险救灾物资和应急救援装备近120万件套。各级各部门对513个临山、临崖、临河区域开展风险排查,设置警示标志684块、及时整改隐患126个,累计发布预警信息274次和预警短信4.7亿条。

编辑:覃凤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黄登

(作者:韦薇 马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友情链接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