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天津媒体《今晚报》刊发报道称,很多家长表示,孩子“出口成脏”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孩子们不觉得自己说脏话是问题,才是一个更让人焦虑的事情。(5月22日 澎湃新闻)
如今学生说脏话的现象确实并不少见,不仅是高年级的学生在聊天过程中会使用脏话,连一二年级的小学生都会时不时蹦出几句粗口。有的孩子把脏话当作语气词,在着急或者受到惊吓时脱口而出;有的则把脏话当成口头禅,用来表达激动的情绪,渲染说话的氛围;有的还用脏话开同学玩笑,身边的同龄人不仅不以为意,反而以此为乐。
脏话怎么就在孩子之间“遍地开花”,甚至呈低龄化趋势了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化的。如今的社会和网络世界充斥着不少“黄色”“灰色”“黑色”的“三色污染”,孩子们在生活中或者在使用电子产品时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庸俗、粗鄙的语言,导致不明所以的孩子盲目跟风、加以模仿。大多数孩子对脏话的含义、危害认识不足,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常挂在嘴边的语气词、口头禅就是脏话,这无形中也助长了形形色色的污言秽语的传播。
虽然有的脏话说出口并非带着恶意,但长期沉浸在掺杂脏话、宣扬色情和暴力的词汇环境中却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儿童和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孩子“出口成脏”该管管了。作为家长,不仅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更要引导和监督孩子远离污秽的网络信息和产品;学校也要及时纠正学生的语言陋习,通过设置宣传栏、开展专题教育等形式,引导学生文明用语;网络信息平台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管理和监管,及时处置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环境。
放任孩子“出口成脏”,只会让孩子丢了文明,让社会失了风范。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抵制庸俗暴戾语言,让孩子们能够在一个干净、和谐的语言环境中健康成长。(宁实平)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