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融媒体中心—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唐艺文 通讯员 杜世军 宋乐 陈志刚 黎翔)近年来,宾阳县中华镇发挥好人文化、志愿文化、法治文化、民族文化教化作用,为乡村治理注入精神力量,加快推进乡村德治、微治、自治、同治“软约束”治理。该镇先后荣获了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自治区无邪教乡镇、南宁市科学发展“十佳乡镇”、南宁市平安乡镇、南宁市文明镇等荣誉称号。
好人文化推进乡村“德治”
走进中华镇兴隆村,道德模范事迹展示板、家风家训长廊、传统文化石等随处可见,它们将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提升村庄文明魅力,形成崇德向善、睦邻友好的氛围。
近年来,中华镇通过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推荐评选等举措,弘扬凡人善举,打造“好人”品牌,全镇学好人、做好人、树新风蔚然成风,形成向贤良看齐的德治氛围。据统计,目前全镇共有张清秀等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800多人(户、团体),建成了全区首个好人馆—“中国好人”韦曰坚纪念馆。以此为基础,该镇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还组建了一支由30多名身边好人、老党员老干部、社会贤能组成的新乡贤队伍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用“乡情乡音”化解群众烦心事。
“在他们的参与帮助下,村里的村容村貌和生活更加好了,村里的风气变得更好,大家的邻里关系比以前更加和睦。”中华镇兴隆村村民邓忠书说。
新乡贤人士发动群众拆除农村危旧房,提升乡村风貌。(宾阳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截止目前,该镇新乡贤队伍共提出有关乡村振兴、信用积分管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50余条,穿针引线建成了草菇种植基地等农业产业基地5个;发动群众参与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完成44个村庄整治任务,清理垃圾447吨,拆除农村危旧房462栋9311平方米,开展“三微”整治81户1053平方米;协助村委(社区)解决基层矛盾纠纷200余件等。
志愿文化点亮乡村“微治”
一直以来,中华镇积极为志愿服务搭建平台,推动志愿服务“微力量”有效融入乡村社会治理中,切实提升治理社会化水平。
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2012年5月,中华镇组建了第一支“代理妈妈”队伍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呵护他们的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经过10多年的摸索,队伍逐渐发展壮大,团队志愿服务项目也从刚开始的关爱留守儿童,拓展到服务乡村振兴、开展法治宣传、调解邻里纠纷等,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目前,全镇有“代理妈妈”147名,共结对关爱帮扶过留守儿童460名,团队先后荣获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全国志愿服务示范团队等。
记者采访时,正碰到全国三八红旗手、南宁市美丽乡村建设“百佳乡贤”、中华镇“代理妈妈”党支部书记张清秀来到村民方某莉家做回访。以前方某莉婆媳之间关系一直不太好,经过张清秀和志愿者的多次协调,现在婆媳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张清秀告诉记者:“我们接到一些群众反映情况时,先小范围调解,很多都能够调解下来,确实有一些大的问题调解不下来,就召集涉及人员,还有村干部一起到村议事厅,到现场去进行调解,这几年矛盾纠纷基本上不出村,都能够在村里解决。”
在代理妈妈志愿服务团队引领下,中华镇整合各方资源,组建各类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力量进入乡村社会治理网格,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发现各类矛盾纠纷隐患,并提出化解对策和建议,推动群众矛盾、困难及时解决,维护社会稳定。据了解,目前该镇共有普法志愿服务队、退役军人“冲锋号”志愿服务队等队伍19支,参与服务乡村振兴、平安创建,处理邻里纠纷等乡村事务200余件,志愿服务产生了明显的外溢作用,配合镇村工作的群众也越来越多。
法治文化提升乡村“自治”
中华镇三军村委是一个山区村,林地覆盖面积接近95%,由于历史原因,山林纠纷比较多。近日,村党总支部书记施锦光带队来到管辖的军靖村,调解该村两户农户山林划界纠纷问题,通过跟当事人解释法律条文,讲明道理,促使双方达成了和解,由村委出具调解意见书,并确定双方山林界线。
施锦光告诉记者:“近几年,法治宣传进村使村民懂得了很多的法律,都很配合我们的工作,发生在村里面的一些不是很大的纠纷一般都能调解下来。”
近年来,中华镇通过开展法治文化进乡村、乡村治理和村(居)法律顾问进村活动,将法治文化融入百姓日常,引导群众自觉树立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各村依法制定村规民约和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实现了全镇78个自然村“一约四会”全覆盖。把过去一些由政府大包大揽的调解邻里纠纷、打击网络诈骗、平安创建等基层治理工作,交由村民依靠“一约四会”转化为“民事约定”处理解决,推进乡村社会治理“自治”更加高效。
普法志愿者开展法治进乡村宣传。(宾阳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目前,全镇累计开展各类法治进乡村等宣传活动300余场次,落实村(居)法律顾问6名,依靠“一约四会”化解群众各类矛盾纠纷500多个;村级人民调解组织调处案件当月调处率达99%,协议履约率达到99.8%。2023年,全镇信访总量同比下降50%,各类治安、刑事案件明显下降;累计完成国家反诈APP下载数11171人;劝返公安部推送的滞留境外涉诈人员15人,实现年内清“零”工作目标。
中华镇党委(政法)委员、副镇长周世昌说:“现在我们依托村民自治组织,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村小组,中事不出自然村,大事不出行政村。”
民族文化共绘乡村“同治”
走进中华镇的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大庄村,民族团结进步元素的宣传画、宣传牌错落有致,同心广场各种设施齐全,每当民族节庆日时,村里都组织开展庆祝活动,让大家在体验民族文化魅力中加强交流,增进邻里关系,增强凝聚力。
图为中华镇举办广西三月三系列活动。(宾阳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大庄村村民磨岳言说:“我们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大家都一起参与,大家更团结了,少了矛盾,多了理解,邻里关系越来越好。”
近年来,中华镇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民族团结与乡村社会治理同频共振,通过开展建设同心文化、开展民族节庆活动,充分激活各族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画出乡村社会治理最大“同心圆”,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全镇每年开展各类民族节庆活动30多场次,并建设了一批同心文化广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示范景区、展示范基地,荣获了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荣誉称号。
如今的中华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干群关系融洽稳定,村民民风和谐淳朴,群众素质不断提高,处处展现着文化建设助力乡村社会治理带来的可喜变化。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符蔚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330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署)网出证(桂)字第02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桂)字第0230号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253
桂ICP备11003557 南宁新闻网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771—5530647 邮箱:mail@nnnews.net
登录
还没账号?立即注册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请输入验证码